何首乌的中文学名是:何首乌
何首乌的别名有:多花蓼、紫乌藤、九真藤、首乌、地精、赤敛、陈知白、红内消、马肝石、疮帚、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夜交藤根、*花污根、血娃娃、小独根、田猪头、铁称陀、赤首乌、山首乌、药首乌、何相公等。
何首乌的植物学分类: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蓼目——蓼科——蓼亚科——蓼族——何首乌属——何首乌。
何首乌的植物学史
《本草纲目》记述:汉武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何首乌)名,亦曰马肝石。唐代李翱有《何首乌传》云:“何首乌苗如木藁光泽,形如桃柳叶,其背偏,独单,皆生不相对。有雌雄者,雌者苗色*白,雄者*赤。其生相远,夜则苗蔓交或隐化不见。”
医学著作《大明本草》(《日华子本草》,五代时期著作)记述:“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名尔。”;《开宝本草》(宋)曰:“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岭外江南诸州皆有。蔓紫,花*白,叶如薯蓣而不光。生必相对,根大如拳,有赤、白两种,赤者雄,白者雌。”;其时已有以醋制法炮制何首乌的记载。日本人大贺歌子于年7月在今辽宁省复县得利寺采集到何首乌标本,存于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何首乌的形态特征
何首乌为多年生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有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叶为卵形或长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两面粗糙,边缘全缘;叶柄长1.5-3厘米;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长3-5毫米。
花序为圆锥状,顶生或腋生,长10-20厘米,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为三角状卵形,具有小突起,顶端尖,每苞内具有2-4花;花梗细弱,长2-3毫米,下部具有关节,果时延长;花被有5,深裂,白色或淡绿色,花被片为椭圆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较大背部具翅,果时增大,花被果时外形近圆形,直径6-7毫米;雄蕊有8,花丝下部较宽;花柱有3,极短,柱头为头状。
果为瘦果卵形,具有3棱,长2.5-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为8-9月,果期为9-10月。
何首乌的生长环境:何首乌生于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海拔-米。
何首乌的分布范围:何首乌产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日本也有分布。
何首乌的繁殖方法
播种:直播为主,也可育苗移栽;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30-35cm,施人畜粪水后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覆土3cm;苗高5cm时间苗,株距30cm左右。
扦插:3月上旬至4月上旬选生长旺盛、健壮无病虫植株的茎藤,剪成长25cm左右的插条,每根应具节3个左右;行距30-35cm,株距30cm左右,穴深20cm左右,每穴放2-3条,切忌倒插;覆土压紧,施人畜粪肥。
分株:于秋季刨收块根时或春季萌芽前刨出根际周围的萌蘖,选有芽眼的茎蔓和须根生长良好的植株,按行距30-35厘米、株距25-30厘米挖穴栽种。
何首乌的性状鉴别
何首乌的块根为纺锤形或团块状,一般略弯曲;长5-15cm,直径4-10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的纵沟和致密皱纹,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淡*棕色或淡红棕色,粉性,皮部有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形成云锦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以体重、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何首乌的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充满红棕色物质,皮孔可察见;韧皮部较宽,散有异型维管束即复合维管束,另一种为单个的维管束,均为外韧型;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导管较少,周围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块根的中心为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何首乌的粉末特征
何首乌为棕色;①淀粉粒众多,单粒呈类球形、盔帽形或三角状锥形,直径4-50μm,脐点呈人字状、星状、弧线状或点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直径6-51μm,由2-9分粒组成。②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约80μm,偶见簇晶与较大的类方形结晶合生。③具有缘纹孔导管直径17-μm;另有细小的网纹导管。
何首乌的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何首乌的功能
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截疟,润肠通便。
何首乌的主治
1、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制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2、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生首乌有截疟、解*、润肠通便之效。
何首乌的相关配伍
1、治血虚萎*,失眠健忘,常与熟地*、当归、酸枣仁等同用。2、治精血亏虚,腰酸脚弱、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及肾虚无子,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如七宝美髯丹(《积善堂方》)。3、治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头晕目花,耳鸣耳聋,常配伍桑椹子、黑芝麻、杜仲等,如首乌延寿丹(《世补斋医书》)。
4、治疟疾日久,气血虚弱,可用生首乌与人参、当归、陈皮、煨姜同用,如何人饮(《景岳全书》)。5、治瘰疬痈疮、皮肤瘙痒,可配伍夏枯草、土贝母、当归等药(《本草汇言》)。
6、治遍身疮肿痒痛,可与防风、苦参、薄荷同用煎汤洗,如何首乌散(《外科精要》)。7、治年老体弱之人血虚肠燥便秘,与肉苁蓉、当归、火麻仁等同用,可润肠通便。
何首乌的注意事项: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慎服;忌铁器。
何首乌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涂。养血滋阴,宜用制何首乌;润肠通便,祛风,截疟,解*,宜用生何首乌。
何首乌的采收加工
秋后茎叶枯萎时或次年未萌芽前掘取其块根;削去两端,洗净,切片,晒干或微烘,称生首乌;若以黑豆煮汁拌蒸,晒后变为黑色,称制首乌。
何首乌的炮制方法
1、何首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小块片,干燥。
2、制何首乌
(1)黑豆制:取净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汁液被吸尽;或用黑豆汁拌匀,闷透后,置蒸笼或木甑内,蒸至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何首乌片或块kg,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煮4h,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3h,熬汁约10kg,合并得豆汁约25kg。黑豆拌制后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2)酒制: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酒拌匀,润4-6h,置蒸笼屉内蒸6h,取出稍晾,再加入锅内汁水,候汁吸尽,捞起再蒸,以蒸黑为度,取出晒干或烘干。每何首乌kg,用*酒12kg。
(3)黑豆*酒制:取何首乌块倒入盆内,用黑豆汁与*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汁液吸尽,取出,晒干,每何首乌kg,用黑豆10kg,*酒25kg。或取何首乌片或块,先用黑豆汁与*酒拌匀,隔水加热,蒸8h,闷8h,取出,晒干。每何首乌片kg,用黑豆10kg,*酒20kg。
3、蒸何首乌:将干何首乌,除去杂质,分档,浸透,洗净,捞起,大只劈开,中途淋水,润透,置蒸笼内蒸足8h,闷过夜,翌晨上下翻动1次,再蒸。如此反复蒸至内外滋润都呈黑色,取出,晒至半干,切厚片,将蒸时所得原汁拌入,使之吸尽,干燥,筛去灰屑。蒸何首乌能乌须发,益阴固补。
何首乌的化学成分:主要含蒽醌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大*酚和大*素,还含卵磷脂、粗脂肪等。
何首乌的*理作用
何首乌内含有致泻作用的蒽醌衍生物,故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生首乌*性较制首乌大,如生首乌醇渗漉液小白鼠灌胃LD50为50g/kg,腹腔注射LD50为2.7g/kg,制首乌的醇冷浸液给小白鼠腹腔注射的*性比生首乌醇浸液小54.5倍以上,制首乌醇渗漉液对小白鼠灌胃*性比生首乌醇渗漉液小20倍以上,由此可见,临床多使用制首乌是有依据的。
本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此植物经常被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