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视频版↓↓↓
弘扬中药文化,科普中药知识,让我们一起践行吧!↑↑↑上视频版↑↑↑
↓↓↓下文字版↓↓↓清光绪三年,即年,翁同龢再次来到孟河镇求医。这一次,他没有见到年迈的费伯雄,而是见到了孟河医派又一位领*人物马培之。孟河医派鼎盛时期,求医者纷至沓来,河里的船只首尾相接数十里,镇上的中药铺有十几家,谁是孟河镇上的头面人物?当然要属医术超群的医生了。在重修东岳庙的捐款碑上,名字排在第一的是费晋卿清,也就是费伯雄,第二是马培之。马培之字文植,生*庆25年及年,从小就跟随外祖父马省三习医。浙江有一个县令曾经找马省三治疗,失眠一年多,医生看了很多,药也吃了很多,都是补气健脾,安神养心,均没有效果。马省三跑去一看,两味药,第一,*连,第二栀子,又叫山栀子,这两味药用猪胆汁拌炒。就这两位药吃下去,当夜即眠,当天晚上就睡着觉了。马培之从外祖父习医16年尽得家传,又旁收费伯雄等名家之经验,他的父亲与费伯雄本为莫逆之交,可惜英年早逝。费伯雄因而对马培之格外照顾,倾心传授,又让自己的独子费应兰取马培之妹妹为妻,这使得两家关系更加亲密。咸丰年间战乱,马培之也曾逃难到江北泰兴,在费伯雄定下心来撰写《医醇剩义》和《医方论》的时候,马培之开始到江西、湖南一带游历。归来后,他的医术更见精湛,远近求诊者日益增多。加上不少名人经他医治痊愈,为之广泛宣扬。使得他的名字在大江南北几乎是妇孺皆知,翁同龢来到他家时,看到的是“病者满室”。此时的马培之已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成为继费伯雄之后,孟河医派又一位领*人物。全文完!!!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END
提示:文章内容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
道地药材科普弘扬中药文化,传播中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