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临证法二咳嗽八法
TUhjnbcbe - 2021/10/22 23:27:00

二、咳嗽(八法)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叫嗽,痰声俱有是咳嗽。咳嗽主要病位在肺。但是机体各部位之疾病都能影响到肺而成咳嗽。正如《素问·咳论》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归纳起来,咳嗽一证不外由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而生。

外感咳嗽

(一)疏散风寒,肃降止咳

感受风寒,头痛鼻塞,发热恶寒,咽痒作咳,痰多稀薄,一身无力,舌苔薄白,脉浮略紧。用疏散风寒,肃降止咳法。

苏叶6克苏子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紫菀6克陈皮10克炒牛蒡子5克

加减法:

若风寒较重,体痛脉紧,舌苔滑白且润,加用麻*3克、桂枝6克。

若素体阳虚,湿邪中阻,脉濡胸闷,方中加用干姜3克、细辛1.5克、茯苓20克以化其寒湿。

若老年体弱,脉沉细弱者,可加*参3~6克以补肺气而解风寒。

(二)疏散风热,兼以止咳

风热致咳,烦热口渴,咽红干疼,小溲*赤,大便干结,舌红痰稠,脉象滑数。用疏散风热兼以止咳法。

桑叶10克前胡6克浙贝母10克*芩12克薄荷1克(后下)芦、茅根各30克

加减法:

风热初起,似有恶寒时,可加炒山栀5克、苦桔梗6克。

风热加重,咽红肿痛,脉象滑数有力,可加生石膏15克(先煎)、瓜萎30克、大青叶20克、连翘10克。

风热化火,咳嗽痰稠黏者,方中去桑叶、薄荷,加知母6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黛蛤散10克(布包)。

火热化燥,干咳,痰中带血者,加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海石15克、竹沥30克(冲)。

(三)泄火清金以定其咳,甘寒增液兼缓其燥

风热化火,咳呛咽干,痰*稠黏,甚则痰中带红,口渴思饮,舌绛干裂,脉象滑数。宜用泄火清金法。

苏叶、苏子各3克生石膏15克(先煎)杏仁10克*芩12克麦冬12克瓜蒌仁30克芦根30克知母6克

加减法:

若热盛阴伤,咳损肺络而见红者,加凉血育阴之品,如茅根20克、小蓟10克、蒲*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

若热势重而化燥者,必当加入甘寒增液之品,以润其燥,加瓜蒌仁30克、郁李仁10克、火麻仁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

内伤咳嗽

(四)甘寒育阴以折邪热,清燥救肺而止咳嗽

素体阴虚,或内热日久,肺阴受灼,干咳连声,痰不易咯,口鼻发干,舌红,苔干略*,脉象细小沉数。用甘寒育阴润燥方法。

沙参12克天麦冬各10克生石膏15克(先煎)杏仁10克炙杷叶12克生海石12克黛蛤散12克(布包)梨皮2个川贝母3克(研冲)

加减法:

若燥热阴伤,火势甚重者,加花粉10克、知母6克、瓜蒌皮20克、阿胶10克(烊化)。

若阴虚早期,可用养血药为主,如白芍、旱莲草、女贞子、生地*,首乌藤等。

(五)养阴润澡以止咳嗽,扶羸增液兼退骨蒸

肺阴不足,咳嗽时间较久,两颧发红,干咳少痰,或带有血渍,喉干嘶哑,形体削瘦,夜间口干,五心烦热,烦躁梦多,舌红且干,脉象细弦小数。用养阴润肺法。

银柴胡6克白芍12克炙鳖甲20克(先煎)地骨皮12克川贝母10克沙参12克天、麦冬各10克知母6克

加减法:

银柴胡一般用鳖血拌,阴虚内热较重时,可加青蒿梗6克、生地*20克。

《内经》指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此时,患者已精血大亏,但只用药物治疗不够,必须加强营养,补以高蛋白食物。并宜坚持晨起锻炼,呼吸新鲜空气。

(六)养肺阴,清虚热,肃降止咳;滋肝阴,调木郁,从本治疗

血虚木郁已久,阴分早伤,阴虚阳必亢,亢则化火灼阴。心烦,干咳无痰,舌红便干,脉多细弦数。此属内热阴伤,必须清虚热以养肺阴,滋肝阴而调木郁。

前胡6克柴胡6克沙参12克生石膏12克(先煎)花粉12克川贝10克白芍12克石斛12克知母6克

加减法:

若木郁较重,大便干结,夜梦纷纭,舌绛起刺,必当先泄肝热,加川楝子10克、蝉衣3克、僵蚕10克、芦荟3克、黛蛤散6克(包)。俟肝热减,大便通,夜寐安,再行前法。

(七)补肺气而益其中,纳肾气以定其喘

肺气不足,脾气也虚,肾不纳气,金水不能相生,短气乏力,中脘堵满,面色萎*,食少便溏,舌胖边有齿痕,滑润液多,脉象虚微。此肺肾两虚之证,用补中益气汤加都气丸二方化裁治之。

炙*芪12克*参12克白术12克陈皮6克半夏曲12克柴胡6克生牡蛎15克(先煎)诃子肉15克五味子10克钟乳石12克

本病最畏夹有新感,往往新感与痼疾同病,比轻复杂,治疗必须表里两顾方可。

加减法:

若属肾气虚为主,熟地、仙茅、仙灵脾等药可用。酸甘温的药物,如枸杞子、山萸肉等亦可酌用。古人有用芡实、蛤蚧粉等味者。也可考虑用鹿胎膏、金樱子膏,紫河车粉等。

(八)温阳以化其水饮,运脾则肺肾得安,喘咳自愈

脾主运化,肺主布津,脾阳不运,则肺阳虚弱,水湿内停,气机升降失灵,以致水饮不能气化,上犯于肺,成为饮邪。本病特征,病程长,朝暮重,面多光亮,四末见浮肿,痰稀白,咳嗽气呛如水鸡声,有憎寒,舌胖润,苔白滑,脉沉细。可用温寒化饮方法,如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等。

干姜6克桂枝6克麻*3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8克半夏15克五味子10克茯苓15克生牡蛎20克(先煎)

临床上我们常用此方,但必须有水饮见证。其鉴别关键在于舌、脉、面色、咳呛等方面。

加减法:

若初起有热象,而见口干渴者,可加生石膏之类。

若正气不足者,可酌加甘温益气之品。

若肝热而见痰黏时,可加蛇胆陈皮末1~2支冲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证法二咳嗽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