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明媚,和风荡漾的春季,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望京学校的“百草园”的修建活动徐徐拉开序幕。近期的中午时光,如果你从清华附中望京学校的校园外路过,会看到三五成群的紫色身影,拿着铁锨,在教学楼的后方土地上挥汗如雨,不要疑惑,这是我校的师生们在建设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学校植物园。
我校师生们借助新建校的环境优势,充分开发学校资源,希望在校园内修建一片具有我校特色的植物园。植物园的建设是我校特色劳动教育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在植物园中进行耕种等农事活动,丰富了生活经验,锻炼了劳动技能,与自然环境亲密联系,在劳动中成长,在成长中劳动。我校也希望通过开展特色农业种植实践活动,丰富课程资源,以适应现代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学生们亲切地给植物园取名为“百草园”,这取自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意为能有一方天地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促进学习的兴趣。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的建设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百草园”的设计、测算与修建活动中,自发组建成立项目小组,基于学校的空白绿化用地,通过解决绿化用地选址规划、土壤测评、植物园景观设计、预估建造预算、开荒破土、亲自种植植物等真实问题,以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及技能。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辛勤劳作翻地,为后续植物的种植夯实基础,做好准备。在获取科学的学科学习方法的同时,学生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在自主设计、参与建设学校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身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撰稿人:田爽朱朗
图片:朱朗
审核:张晓宁曹光升
编辑:李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