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讲中医止血的医案。
第一个故事是赵绍琴先生父亲的一个医案。赵绍琴出生中医世家,祖上三代是御医,他父亲医院的院长。
民国初年,恭亲王府的一个孩子,发高烧,出鼻血(这个鼻血在中医里叫鼻衄),当时找了很多名医,用了很多炭药:荷叶炭、藕节炭,中医里的理论是黑能止红,所以炭可以止血。结果药喝了都没有用,血止不住。后来就请了当时一个很有名的德国医生,叫迪伯尔,他给宣统看过病,在当时算是有名的西医大夫。诊金也非常贵,要三百块(大洋),当时,中医的出诊费就几块钱。但是搁不住恭亲王府有钱啊。结果这个迪伯尔用什么方法止血呢?用的是电焊。
对的,你没看错,就是用电焊的方法把这个血管给焊住,那么就不流血了。西医的思路就是这么的大胆直白。其实直到现在,医院还有用电络止血的,对于急性大出血也是很有效的。但是呢,结果这孩子怎么样了呢?鼻子的血止住了,不流了,嘴巴里却大口大口的吐血,吐了很多血块。想想这场面也是很恐怖。
这时,西医没辙了,医院的院长赵文魁。请来一看,赵文魁说,这孩子啊,是要出麻疹,吃了我的药呢,可能三四个小时出,也可能明天出。当时,恭王府很多亲友围观啊,都说这出血和出麻疹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是一个没名气的小医生,可能就给钱打发了,医院的院长,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啊!然后赵医生说,“出了疹就赶紧给我打电话”(当时有钱有名旺的人家家里已经有了电话),三小时后,果然疹出烧退血止。赵医生又过去给换了方子,过几天就全好了。
可见,这孩子的鼻衄是热太盛,热邪没有出路,以前中医叫鼻血为血汗,身体里面的热散不出去,就从鼻子里走,可西医用电焊把鼻子的通道也封了,那这热邪就只能从嘴巴里走了,所以他吐血。虽然书里没写赵医生开的什么方子,但是可以猜到,应该无外乎透疹透热的方。所以,治疗出血还是要会辩证,不能见血止血。
书里最后还讲了一个血证的医案,是赵绍琴先生的。病医院的院长,高院长,他得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大概只有一万,一碰就出血,请了几个有名的中医给瞧,一直没见效。后来就请了赵绍琴先生给看看。病人非常虚弱,每天一两饭都吃不进去,之前大夫给开的都是一些很贵的凉血止血药,当归、白芍、鳖甲、龟板、仙鹤草、首乌藤之类的,统统无效。那赵老第一个药开的是干姜,第二个药是*芪、第三个药是桂枝,一共开了五六味药吧,给他抄方的秦伯未的徒弟不让他开了,说”赵老您这方子吃不了,一吃高院长更坏了。”
赵老顾忌到院长办公室主任的脸面,就说:要不一副药吃两天行不行?一天吃半副,要是觉得半副还大呢,半副的半副上午吃,半副的半副下午吃,吃个第一道的二分之一,,如果上午吃了不好,下午就别吃了。就这样两幅药吃了三天,高院长居然好了,自己能走路,吃饭能吃四两了,出血点也没了。
为何用了那么多凉血止血的药没好,用了热药就治好了呢?书里虽没有把方子列全,但可以看出大概有*芪建中汤的意思,意在急提其中气,使饮食增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用的行血止血的思路。可见,止血的思路不一定只有凉血止血,对于气血虚的可以用活血止血之法。之前的这个院长用多了凉血之药反使寒凝血瘀,血液妄行,化瘀行血反能起到止血的作用。
这就是中医的同病异治,贵在辩证。
记录是为了更好的前行,鼓励每个有梦想的中医粉们,坚持下去,加油!
如果你也喜欢中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