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首乌有雌雄之别,雌首乌为白首乌,雄首乌为何首乌,那么两者究竟有何区别?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赤白首乌,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区分二者。
植物学分类:不同科属的“亲戚”
赤首乌,通常指的是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
白首乌则是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耳叶牛皮消(CynanchumauriculatumRoyleexWight)植物的块根。
从植物学分类来看,赤首乌和白首乌属于不同的科属,亲缘关系较远。
形态特征:外观大不同
块根形态
赤首乌的块根形状不规则,多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大小不一。表面颜色相对较深,多为棕褐色,且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的皱缩纹或凹凸不平的纵沟,皮孔横长,上下两端各有一个明显的根痕,有时会露出粗硬的纤维状管束。其断面为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能看到成片奇特的白色花纹,中药术语称为“云锦花纹”,这是赤首乌的重要鉴别特征之一。
白首乌的块根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呈黄褐色或浅棕色,相对较粗且略弯曲。断面为白色,质地坚硬,有明显横纹。鲜品气微,生食质感致密且脆,味甘微苦,无涩味。
植株形态
赤首乌的茎高大,缠绕,无毛,先端分枝。叶互生,形状为狭卵形或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耳状箭形,全缘或微带波状。花较小,颜色多为黄白色或白色。
滨海白首乌叶片两两相对而生,茎部之上,覆有一层细细的微柔毛。花轴较长且不分枝,其上着生的小花柄不等长,下部的花花柄长,上部的花花柄短,花序轴上顶端先形成花芽,最早开花,后由侧枝枝顶陆续开花,称为聚伞花序,这样所产生的花序,花的数目较少,花呈伞房状,部分生于叶腋(叶的基柄与茎相接处的内侧)之处。
生长环境:地域偏好有别
赤首乌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在我国,主要产自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等地。它通常生长在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等环境中,海拔范围为-米。
白首乌只有我国有分布,中国白首乌之乡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全国95%的白首乌出产于此。它喜爱富钾偏碱性的沙质土壤,滨海沿海地区古为黄河故道,由黄河夹带的黄土高原沙土冲积而成,海岸又为侵蚀性地域,海、淡水系统壤,上淡下咸,海洋性气候昼夜温差很大,为白首乌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食用方法:谨慎对待
赤首乌有些许毒性,不可直接食用,需要炮制,作为药材使用,要遵医嘱,个人最好不要随意使用。
白首乌性质温和,无毒,去皮后可直接食用。它的食用方法较为多样,白首乌花、白首乌藤可以泡茶喝,叶子可以焯水凉拌吃,根块可以切片泡水喝,泡酒喝、也可以制作成粉冲泡吃,还可以切块煮粥、炖汤等。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适合日常养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