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林荣所著的《鲁迅草木谱》以小品文的风格,依时间顺序,带我们走进了鲁迅与草木结缘的一生。草木本不是我们对鲁迅的第一印象。品读全书,作者带着我们走进了鲁迅的草木世界,鲁迅走过的地方必然和草木发生种种关系,喜、怒、哀、乐,看罢便是一代文豪的一生。
鲁迅对草木钟情始于童年。他笔下的“百草园”是儿童玩乐的植物世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缠络着的何首乌藤和木莲藤、像小珊瑚珠攒成的覆盆子等。到了“三味书屋”,屋后园子虽小,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回忆童年时期的花木虫鸟,一番景象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鲁迅一生喜爱草木。从少时搜集画谱、抄录花木虫鸟读物、栽种种类繁多的花草,到支持三弟周建人走上植物学和生物学研究道路,再到倡导采集植物标本、倡导创办科普杂志、翻译《药用植物》、著《“蜜蜂”与“蜜”》等,并发出“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的呼告,无不体现着鲁迅对草木的热爱和执着、对大自然的关切和情怀,正如薛林荣所评价——“鲁迅是一位自觉的生态保护先行者”。
在微观视角下,与草木发生千丝万缕关系的鲁迅,有温度、可靠近。鲁迅从日本回国时携带了一株“水野栀子”;在八道湾宅种了一棵白杨、二株丁香;在西三条21号四合院写下“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厦大任教期间颇有兴致地观察住所门前一株不认识的开着黄花的植物。鲁迅对花草树木的喜爱已如同生活中的一个小习惯,“居必有树,无树不欢”,这份喜爱下藏不住鲁迅的风趣、可爱。
在《鲁迅草木谱》,我们读到了鲁迅与草木结缘的一生,生气蓬勃的一生。鲁迅仿佛就如我们身边普通的爱花人、植树人,跨越时间和空间,我们在书中共同栽种了门前屋后的花草树木,共同凝视了曾经的花开花落,共同聆听了白杨的瑟瑟之声,共同感受了内心的欢欣喜悦。
作者:林霖(广州空港委)
广州日报·新华城编辑吴波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