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洞口产业扶贫拓新路
TUhjnbcbe - 2024/10/4 1:57:0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曾宇琪谢定局

6月13日,一场雨赶走了入夏多日的闷热。

在位于洞口县高沙镇马安石堰村的果树种植基地里,两名男子正蹲在地里忙着清理杂草。这两人,一位是该村63岁的贫困户严体国,一位是洞口县尚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尚军。

趁着干活的间隙,健谈的谢尚军谈起了自己的“套种扶贫经”。

“三棵树”下种药材

现年42岁的谢尚军,曾是广东一台资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妻子罗海燕在粤打拼多年,思乡心切的夫妻俩决心回家干事创业。年,谢尚军创办了集农产品初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洞口尚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洞口县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蔬菜、水稻、中草药种植和生态鱼、羊养殖。

年,洞口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山外柑桔、山内茶叶、遍地油茶”的“三棵树”产业扶贫。预计到年该县扶贫主导产业基地将突破10万亩,实现每个贫困人口一人一亩脱贫树。如何在“三棵树”下实现效益最大化,营商多年的谢尚军积极探索。结合“三棵树”的生长周期和日常管理要求,他选择了市场波动小、种苗投入低、易管理、见效快的低杆中药材丹参与何首乌,做林下套种的尝试。“三棵树+N”既能高效利用土地,又能实现成本转嫁、同步管理,为“三棵树”产业扶贫再添新路。

产业扶贫拓新路

谢尚军了解到洞口县野生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为发展中药材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许多贫困县其实都是道地药材适宜种植地,如果在家乡发展生态种植,布局中药饮片加工等产业,也能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说干就干。从年6月开始,针对发展中药材项目,谢尚军夫妇七次赴有“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安徽亳州,进行市场调研、成本分析等工作。丹参作为常见中药材,市场需求很大,种植的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比较稳定。何首乌是常见的名贵中药材,也是药食两用的大宗中药材。药材种苗由公司先行垫付给贫困户,又统一提供肥料和技术指导。谢尚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年生丹参和三年生何首乌的种植成本分别是每亩元、元,亩量分别可达斤、斤,公司再分别以每斤0.65元、2元的保底价收购。算下来单亩分别可得元、元,这些都是贫困户的收入,公司加工成干货后再送给客户。”

截至目前,该县仅“三棵树+中药材”这一套种基地面积已有余亩,约户贫困户贫困人口通过中药材种植和劳务用工实现增收。

贫困户严体国介绍,在基地务工每小时可得10元,工资日结。自去年9月加入基地,他每月可增收元。“边做边学边总结。”63岁的他信心满满。

科技专家来护航

目前,“树上蜜桔树下药”这一模式已被该县高沙镇、花园镇、黄桥镇和雪峰街道广泛运用。

让“三棵树+中药材”套种真正落地,还少不了一支专家智囊团---洞口县科技专家服务团的助力。

洞口县科技专家服务团由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医院、洞口县农业局、洞口县畜牧水产局、洞口县林业局等8家单位的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比88.9%。年,该服务团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需求,更加注重吸纳基层需要的“土专家”“田秀才”,到今年年底洞口县科技专家服务团总人数将达40人以上。

在科技专家的指导下,今年花园镇桂花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率先在玉米地里套种中药材何首乌,让何首乌生长过程中依附玉米杆进行攀爬,既增加了百姓收入,又减少了打支撑架的成本投入。同时,洞口县第一家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即将投入使用,将填补该县中药材就近加工的空白。

“三棵树”下种药材,一地两收,产业扶贫的路子更宽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洞口产业扶贫拓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