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11 19:47:0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数百位佛山扶贫干部带着全市人民的殷殷重托,奋战在湛江、云浮等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助力脱贫攻坚。即日起,佛山日报社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栏目,推出“佛山扶贫一线报告”系列报道。记者深入佛山对口帮扶乡村蹲点调研,感受中国扶贫开发带来的时代巨变,挖掘脱贫攻坚的佛山故事,书写共奔小康路上的佛山担当。立夏刚过,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东圳村,25亩何首乌种植基地绿浪随风翻滚。数位村民正迎着阳光弯腰清除杂草。“何首乌生长期3年,既怕旱又怕涝,要种在排水良好的地方,而且整地的时候一定要施足肥料,在种植过程中要防止害虫滋生。”相对贫困户阿娣一边拔草一边笑说着:“除了在基地务工,我也在自家地里种了一亩何首乌,虽然辛苦,但一想到丰收却满怀期待。”建起何首乌、剑花、百香果种植基地,村道实现硬底化、安装路灯,村小学引入信息化教学平台……自年佛山市南海区应急管理局对口帮扶以来,东圳村也像何首乌的生长一样,持续积蓄力量,日渐实现质变。全村多名像阿娣一样的相对贫困户,通过加入产业扶贫项目、享受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幸福感,走上创富增收康庄大道,最终实现全部脱贫。齐心协力战台风,种植基地焕生机5月8日,东圳村村委会副主任董森文像往常一样,戴着草帽顶着烈日来到村中何首乌、剑花种植基地,查看作物长势。他说:“经过2年多的生长,何首乌的根茎已经开始结实,预计年底可以收成;不远处的剑花基地也迎来丰产期,预计亩产能达0斤。”东圳村的何首乌种植基地。年,对口帮扶单位与村委会沟通,决定集约村中60余亩的闲置土地,引进农业企业,以市场价保底回收的方式,发展何首乌、剑花种植产业。当两大基地陆续投产,村民期待丰收时,台风“山竹”却汹涌而来。大量雨水漫过刚种下的何首乌苗,砖石搭起来的剑花种植盆浸泡在雨水中,村民们刚燃起的致富信心被瞬间浇灭。看到基地一片狼藉的景象,当时驻村工作队长邓东辉顾不得伤心,立刻联系合作农企,紧急调拨新一批种苗,召集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开会,为他们重新树立种植信心。“当时基地大片剑花都被淹,大伙的心情很沮丧,甚至怀疑能不能种好。”剑花基地工头、东圳村村民周海珍回忆,基地复种后,邓东辉不仅时常到基地查看作物长势、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种植,还让合作企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场指导生产,推动何首乌、剑花种植基地陆续走上正轨。眼见村中何首乌、剑花生产基地成熟运营、丰收在望,不少贫困户利用自家闲置土地,加入到何首乌、剑花种植行列。“我家种了一亩剑花,6月就可以出花采收,希望可以大丰收!”在相对贫困户阿霞眼里,那些用红砖托起的剑花苗,宛如一个个照亮致富之路的火把。引进百香果基地,搅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查看百香果长势、搭建喷淋设施、监督工人作业……今年初夏,对于云安区大成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区德强来说异常忙碌。其位于东圳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完工在即。为此,他还在基地旁搭建了简易板房,吃住在基地,随时跟进基地建设进展。跟随区德强的脚步,来到东圳村百香果种植园,只见一垄垄的土地被塑料薄膜覆盖着,百香果的藤蔓在数十排种植架上攀爬蔓延,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搭建喷淋设施。“百香果的种植和基础设施搭建都同步进行,”区德强介绍,与传统大棚百香果种植不同,东圳村百香果种植基地通过架设喷淋、灌溉、施肥等自动化装置,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产量、确保质量。南海区应急管理局驻东圳村第一书记金国彬介绍,为了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协助下,东圳村引入云安区大成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6万元,建设20亩的百香果种植项目。“该项目于年年底开始施工,正式投入使用后,根据签订的协议,今后6年内每年会给村委会带来8万元固定产业收益,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金国彬说,该笔资金将用于完善村中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东圳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正常来说,百香果基地一年可采摘3次,预计亩产0斤。”望着在阳光下蓬勃生长的百香果藤,区德强说,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后,将以每天元的酬劳,优先聘请8~10位贫困户进场开展场地清杂、护理、摘果等工作,让村中的贫困户也能实现就近就业。旧校换新颜,教育扶贫点亮乡村梦想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助力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但阻断贫穷代际传递仍要靠教育。对此,对口帮扶单位和历任驻村干部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