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岑巩产业扶贫异地置业拓宽增收路子
TUhjnbcbe - 2024/5/14 17:50:00
岑巩县通过强村带弱村、坝区带山区、企业带农户、能人带穷人、试点带全局的工作创新,推行产业扶贫“异地置业”模式,解决了部分村寨无产业发展、无能人引领带动、有钱无路子的贫困群众增收问题,破除了边远山区贫困村寨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技术滞后、生产条件先天性不足的局面,推动了贫困村帮扶资金异地投入、产业异地发展、群众异地增收。组建联合党委,强村带弱村,引领异地置业。在推进异地置业中,注重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突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按照“基层组织联建强堡垒,党员能人联手强队伍,组织生活联合强合力,产业发展联盟强效益”要求,组建贫困村异地置业联合党委,形成党委(支部)为引领,合作社为纽带,公司为龙头,贫困户为股东的产业发展联盟,实现了抱团发展、持续增收。如该县在大有镇茂隆、凉水井、长溪等7个贫困村组建塔山联合党委,成立了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在联合党委的指导下,公司近两年来年均出栏生猪1万头,公司利润按2:8的比例进行分配,利润的20%用作公司发展,80%用作股东分红。每个党建联社贫困村分红30万元左右,第一期入股的户贫困户户均可增收元以上。岑巩县大有镇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生猪产业。依托大坝优势,坝区带山区,跨区异地置业。充分利用全县34个亩以上坝区资源优势,围绕“6+1”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杂稻制种、优质烤烟、精品水果、“两茶”、蔬菜、生态畜牧业六大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种桑养蚕、食用菌、牧草等一批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短平快”新兴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坝区与山区的融合发展,跨区域异地置业。如天马镇将全镇13个村的万元扶贫资金整合集中使用,在成立13个村级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苗落产业扶贫生态园,发展多亩绿化苗木花卉产业园区。园区按资金入股占40%,土地入股占40%,公司入股占20%的比例分红。同时,贫困群众到园区务工,获股权收益和务工报酬双重收入,户均增收余元。村民将采挖好的太子参集中堆放。吴勇/摄借助公司实力,能人带穷人,推进异地兴业。依据县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做好项目筹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有诚信有市场的公司在岑巩县兴业创业,推动异地兴业深入开展。同时,注重借助本土的能人力量,以“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有效带动贫困户着力发展产业,推进异地置业。岑巩县将思旸、平庄、凯本、天星、羊桥5个乡镇的15个贫困村万元的扶贫资金投入润丰公司,发展乡村旅游、花卉苗木、菌草种植等业态,每年按8%的比例分红,保证村集体经济和户贫困户增收。凯本镇引进安徽松山堂药业、贵州胜豪肉牛养殖、贵州昌昊药业等7家省内外企业,发展何首乌、丹参、钩藤等中药材种植,实现“订单”生产,保底收购,全镇有户贫困户将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到7家企业,第一次分红达31.2万元,户均实现分红元,通过引进企业,解决了名贫困群众务工就业。龙田镇依托都素村刘良军等养殖大户,将代店村、军屯村跨区域与都素村共同组建思州元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标准化蛋鸡养殖,辐射带动该镇总院、乐业、胡家、安坪4个村贫困户,覆盖贫困户户余人,贫困户第一年按6%、第二年按8%、第三年及以后按10%的固定比例分红,4个村每年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至5万元,贫困户年均收入1元以上。寻求劳务合作,企业带农户,拓展异地兴业。围绕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创业、企业内引下沉就近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扶贫模式。一方面,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力度,推动贫困群众劳动力外出就业、干事创业。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到乡镇开设扶贫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业,解决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难题。截至年底,岑巩县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88家,在开发区就业的贫困人口人,月工资达到0元,部分企业已在水尾、大有、注溪等乡镇开设“扶贫车间”“扶贫作坊”,惠及贫困户余户,并向其余乡镇逐步推广实施,拓宽农民就近就业覆盖面。如贵州杰达电气有限公司和贵州省岑巩县佳佳玩具有限公司在注溪镇开设“扶贫车间”,80余人就近就业,月平均工资0元左右。引进13家县外企业、培育29家本土企业,通过到乡村建立种养业合作社实行异地兴业,带动45个村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如大有镇引进贵州华农集团在统口村、塔山村流转土地种植牧草余亩,带动全镇种植牧草亩,土地流转及劳务费用和回购农户带育种苗费用多万元,参与种植农户均增收元以上,有效带动统口村及周边村寨有劳动能力的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元以上。健全发展机制,试点带全局,规范异地置业。该县出台了《关于在全县推行“四联四强”机制实现“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的实施意见》、《岑巩县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市场经营主体管理办法》等政策,对产业立项选择,资金运行安排,产业评估验收等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始终将贫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让贫困群众成为受益主体,调动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强化对异地置业工作中经验做法的提炼和总结,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以点带面推动异地置业产业遍地开花、全面发展。年以来共实施异地置业项目45个,覆盖42个贫困村(8个深度贫困村)、户贫困户、名贫困人口,分红资金达资金余万元,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年,岑巩县取得良好成效得产业扶贫“异地置业”模式在全省推广。来源:岑巩县乡村振兴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岑巩产业扶贫异地置业拓宽增收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