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丰城市泰和县入选2021年全国农业绿
TUhjnbcbe - 2024/3/11 17:42:00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推介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的通知,共遴选出51个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和吉安市泰和县入选。

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省这两个典型案例

是如何“炼成”的呢?

入选案例江西

宜春市丰城市

借力“生态硒谷”发展绿色富硒产业

丰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下游,是全国有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生猪生产大县,是首批15个支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境内以平原地形为主,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赣江贯穿南北,形成了“四山一水四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独有格局。丰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资源,享有“中国生态硒谷”美誉,富硒产业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主要做法1

注重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富硒产业发展

丰城市拥有总面积达.7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硒含量为0.4-0.99微克/克),其中富硒耕地平方公里,平均含硒量高达0.微克/克,具备富硒产业开发的资源优势。为进一步摸清全市富硒土壤分布状况,丰城市组织完成了地表水、矿泉水、温泉的硒含量采样调查,并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编制《丰城市富硒产业规划》,按规划打造一个亩的核心区、一条12.8公里长的富硒产业走廊和一个覆盖11个乡镇(街道)总面积达78.7万亩的富硒产业辐射区,为科学开发利用富硒资源奠定基础。

2

注重重点产业培育

打造特色富硒产业基地

带动全市富硒产业发展

围绕富硒大米、茶叶、茶油、鸡蛋、板鸭、牛肉、药材等有良好基础的规模产业,重点打造以乡意浓水稻为龙头的富硒大米种植基地,以恒顶为主体的休闲采摘基地,以弘秀茶叶为品牌的洛市何首乌茶种植基地,以及玉华山高档肉牛养殖基地、三门坑中药材种植基地、爱情花卉小镇花卉苗木基地、御润坊油茶种植基地等“七大种养基地”,围绕富硒产业,已引进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累计完成投资近百亿元,发展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余家,有力带动了全市富硒产业的发展。3

注重科技支撑

提高富硒产业的科技含量

为保持富硒产业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质量,丰城市从7年开始规划建设占地45平方公里的中国生态硒谷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打造出了集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展示销售、技能培训、创新研发、示范推广、旅游休闲等“六位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近年来,丰城市加强与中国农大、江南大学、江西农大、江西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科技合作,围绕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富硒产品精深加工、富硒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开展协同攻关,成效显著,已制定11类江西省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地方标准。今年年底,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丰城试验站挂牌运行,必将为富硒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4

注重*策支持

为富硒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丰城市先后出台了《丰城市中国生态硒谷入园企业优惠办法》等一系列优惠*策。启动建立富硒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投融资基金,先后整合各类财*资金近30亿元,用于富硒产业品牌推广、企业扶持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全市富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策保障。工作成效

富硒产品数量稳步增加,产品价格显著提升

丰城市全市推动富硒产业发展以来,已开发富硒大米、富硒油茶、富硒麻鸭、富硒中药材、富硒鸡蛋等70余个富硒农产品,产品价格较普通农产品增加1倍以上,生产效益明显提升。以富硒大米为例,普通大米售价3元/斤左右,而富硒大米的售价是16.8元左右,价格增加了4倍以上。

富硒产业的总产值快速提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逐年提升

丰城市富硒产业的发展显著带动了农业相关产业总产值的提升。年,全市富硒产业实现产值85亿元,分别占全市GDP的16.5%和农业总产值的75.2%。年,全市富硒产业实现产值96亿元,分别占全市GDP的17.9%和农业总产值的77.2%。

以富硒为主题的休闲体验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

全市有以富硒为主题的休闲体验基地6个,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每年带动农民就业2.1万人,在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和带动农民致富上取得显著成效。

吉安市泰和县

叫响绿色品牌赋能绿色产业

泰和县地处赣中南吉泰盆地腹部,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被列为全国首批商品粮、商品牛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又是世界珍禽中国泰和乌鸡之乡。近年来,泰和县以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契机,主动融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按照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相匹配的原则,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铸造农业绿色品牌,走出了一条农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5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农产品6个,有机农产品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绿色品牌农产品既涵盖了泰和乌鸡(蛋)、泰和肉牛、泰和湖羊、井冈蜜柚、泰和优质稻、水产品等“大而优”的支柱产业,也涵盖了泰和竹篙薯、泰和灵芝、泰和桑果等“小而美”的地方特色产业。年全县农民从绿色品牌农产品经营中人均增收元。

基本情况工作举措

依托资源立品牌

围绕夯实农业绿色品牌建设基础,泰和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泰和乌鸡、泰和肉牛、泰和湖羊、井冈蜜柚、蜀口茶叶、竹篙薯、特色中药材、稻虾等特色富民产业。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原则,在全县规划建立“三带四区”,“三带”即泰兴线优质大米产业示范带,苏马线优质果茶产业示范带,泰井线特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带;“四区”即武山、马市、塘洲泰和乌鸡保种及商品乌鸡养殖示范区,灌溪、苑前泰和肉牛生态养殖示范区,螺溪、禾市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万合、沿溪、塘洲“大品种”蔬菜种植示范区。同时,借鉴吉安县“一领办三参与”扶贫模式,以行*村为主体、农民合作社为依托,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在全县规划建立“一村一社一基地”个,形成“乡镇有优势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主打产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严把质量铸品牌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围绕推进农业绿色品牌建设,一方面,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按照“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溯、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工作目标,依托江西省“1+2”智慧系统,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将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主体和省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纳入追溯管理。同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管控。另一方面,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制定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和技术规范,推广应用节肥、节药、节能等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生产技术;以中科院千烟洲院士工作站为技术依托,围绕本县特色主导产业,建立了一批规模化“三品一标”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发挥引领作用。

*策激励强品牌

一方面,为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业绿色品牌的主导作用,*府在土地使用、土地流转、财*贴息、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策,县财*每年安排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万元,扶持壮大产业龙头,目前在工商注册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有家,其中农业企业家,农民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另一方面,县里制定出台了“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奖励*策,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分别奖励0.5万元、1万元、1.5万元、3万元,对换证续展的相应按首次奖补金额的50%进行奖补。同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品牌建设的目标任务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乡镇和相关部门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并加大权重,努力形成“硬约束、严考核、重奖惩”的激励约束机制。

开拓市场推品牌

为了使农业绿色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入手,一方面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参加中国绿博会和省、市组织开展的农展会、产销对接会、产品发布会,开展绿色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形成多维度宣传格局,扩大农业绿色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设立品牌专柜和专店等,为绿色品牌农产品走向市场开辟直营通道。同时,加强与浙江大学对接合作,借助浙大后勤集团销售渠道,扩大绿色品牌农产品市场份额。据统计,年全县绿色品牌农产品实现产值2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3%。

工作成效01

优化了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绿色品牌建设遵循环境优先和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实行种养结合和多模式生态农业发展,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随着农业绿色品牌建设的不断推进,年全县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上年减少12%和16%,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实现生产与生态有机融合、和谐统一。

02

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以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竞争,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改变,只有高质量的品牌农产品才能站稳市场,并取得价格优势。如汪陂途都市农场是一家专门从事泰和乌鸡养殖的龙头企业,围绕打造泰和乌鸡绿色品牌,近年来,该场与中科院“联姻”,开展林下泰和乌鸡生态养殖研究与推广,养殖环境和食料结构得到改善,品质明显提升,产品通过有机认证,活鸡销售价比普通笼养未认证的乌鸡高出50%,仅此一项,企业每年增加经营收入多万元。

03

保障了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由于绿色品牌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生态环境好,无污染,产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检测,达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能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安全、营养、健康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厅发展规划处

编辑:彭苑菁校对:段馨周佳一审:孙志攀终审:徐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丰城市泰和县入选2021年全国农业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