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有一味中药因其加炮炮制法的不同,其临床用
TUhjnbcbe - 2024/3/5 17:06:00
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11/

因炮制方法不同而临床用法截然不同的中药就是芍药,这篇文章主要是讲白芍。白芍一一毛茛科,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将离、婪尾春。芍药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芍药在群花之中处于“一花之下,万花之上”,故又名“花相”之美誉。它不仅是传统的观赏花卉,而且又是中医传统用药,名扬古今中外。其原产地在我国,据史料记载,已有年的栽培历史。

芍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并无赤芍、白芍之分。赤芍、白芍之分,始载于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芍药,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多,白而长尺许,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但这时期对赤芍、白芍的分离方法是从芍药花的顔色来区别。五代时期韩保昇的《蜀本草》,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到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李时珍《本草纲目》均按芍药花的颜色来区别,并未按芍药的栽培方法、根的加工方法不同而分为赤芍、白芍。因赤芍、白芍的基原是相同的,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到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刘宋时代雷敩的(《雷公炮炙论》才有对芍药的加工炮炙方法不同,分为赤芍和白芍。而且其加工炮制方法不同区分赤芍、白芍沿用至今。在明代张景岳所著(《本草证》中明确指出赤芍与白芍的临床性效上的区别:“芍药,白者味甘补性多,赤者味苦泻性多。

在金代成无已之(注解伤寒论)指出:“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亦即白芍功能柔肝止痛,养血做阴:赤芍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痉。这就是说,在汉代所用芍药,尚无赤芍、白芍之分,亦未见有加工炮制方法的记载。故医圣张仲景在其《》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用芍药,只能是现时的赤而面言。众所周知,赤芍、白芍之中医临证用药,其性味功能有明显区别的。

现代对赤芍,白芍的认识:

现代商品赤芍、白芍的主要区别为家种与野生和是否经过去皮、水煮等加工过程为准则:将家种芍药,其根肥大平直,经过刮皮、沸水煮后修整并及时晒干,称之为白芍;一切野生的芍药,其根较家种者为瘦小而筋多,并有分枝,直接晒干者统称为赤芍。也有将野芍药中比较粗壮的直条加工成白芍的,也有将家种芍药中比较瘦小并有分支的加工成赤芍的。所以单从芍药原植物方面来严格区别和鉴定是很困难的。

芍药(赤芍与白芍)根,主含芍药苷。白芍因水煮而使芍药苷的含量降物低,并对其所含化学成分有影响,其中有害成分苯甲酸明显降低。古人认为赤芍若有小*,需水煮去之,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而且同时验证了中医认为白芍、赤芍功能主治不同,亦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芍药苷具有镇静、解痉、抗炎、抗应激性溃解疡、扩张冠状血管、对急性心肌缺血以及抑制血小板凝集等多种药理活性。而且*副作用小,现临床已用于冠心病等病的治疗。而赤芍由于未经水煮去“*”,其有效成分芍药苷未经被破坏,所以对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

现代中医临床临证处方,如和选用赤芍与白芍,应深究其药用历史与加工炮制方法。

白芍基原:系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白芍的根。

白芍别名:余容、其积、解苍、可离、梨食、没骨花、婪尾春、金芍药、天斗、抗白药、将离、玉斗、天魁、伏丁、伏王、艳友、冠芳、殿春客、毫白芍、川白芍、中江白芍等。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酸甘。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平抑肝阳。用于头痛眩晕,胸胁疼痛,胃肠痉挛。

现代应用

1.用于肝血亏损:白芍味甘入肝,养血滋肝,为补血养血之良药,常用于肝血亏虚,面色无华或血虚萎*,眩晕心悸,爪甲不荣等症。因本品性偏寒,故常以血虚有热者用之为宜,常与熟地*、当归、川芎等同用,既有补血和血之功,又无寒凉滞涩之忧。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四物汤”。此乃补血之要方,为治疗血虚诸症,无论属寒属热,皆可以此方加减为用,如加减阿胶、制何首乌、鹿角胶等养血益精之品为用,则补血之力更强。

2.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胎产诸疾:白芍甘酸而微寒入肝,既能养血柔肝,又能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常与当归、地*、川芎等配伍应用,如《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金匮要略》之“温经汤”,《景岳全书》“脱元饮”等

3.用于阴虚阳亢,血虚风动:本品因味甘,能养血和血,酸又能敛阴柔肝,味苦又能泻肝抑阳,故常用于治疗阴虚阳亢,血虚风动诸症。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镇肝熄风汤”,《重订通俗伤寒论)之“羚角钩藤汤”等。

4.血虚肝旺,拘挛疼痛:本品甘酸入肝,补肝血,敛肝阴,而有补血柔肝,缓急止痛之效。若治疗血虚肝旺,气郁助胁疼痛,常配伍醋柴胡、当归、薄荷等药,以养血柔肝,理气止痛,如(太平惠尾和剂局方)之“道遥散”,《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等。

5.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本品甘补酸收,善养血敛阴而止汗,故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等症。如《赤水玄珠》之“芍药*芪汤”,《金匮要略》之“*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等。挛性疼痛,手足拘挛疼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自汗盗汗,阴虚发热。

白芍的禁忌

1.白芍属寒凉之品,有酸寒收敛的作用,故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用量过大或单味用。

2.白芍性寒,阳衰虚寒之证如纳呆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大便溏薄清稀,虚寒下利,下痢纯血,小便不利应慎用或不用。

3.妇科调经用时,对月经不调,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重属虚寒者,不宜用量过大或单味用。健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一味中药因其加炮炮制法的不同,其临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