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洒在从江县刚边乡良田村食用菌基地上,罗列有致的48个食用菌大棚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大棚内食用菌技术员正为群众培训菌棒的生产。“菌棒的生产非常复杂,从原材料加工、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一系列环节都要反复试验。”随行的*员致富带头人梁小勇说。
年9月11日,拍摄的贵州省从江县加榜梯田美景(无人机照片)。吴德*摄
良田村位于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全村户人,其中贫困人口90户人,贫困发生率达28.9%,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
年从江县严格按照贵州省委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立足当地资源,把林下养鸡、食用菌、百香果、蔬菜四个主导发展产业,一场农村产业革命在的都柳江畔、月亮山麓的每个村寨展开来,而作为梁小勇所在良田村也加入到了这场革命。
梁小勇作为村里*员指挥带头人,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结合村里有三百河门口流过,海拔低,有适合食用菌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等优势,在村里面发展起了食用菌产业,并于年8月27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从江斗里镇台里村*员邓成荣带领群众一起养殖生猪。何忠州 摄
“去年菌棒从9万棒到最终14.73万棒,投入25万,产出31万,第一年就盈利,覆盖的33户贫困户全部拿到了6%的现金分红。”梁小勇笑着说。
“去年我们家得了元分红,我在这里干活,一天有元,我们村好多人都在这里干活,一年四季都有活路做,冬天大棚消*,培养菌棒,来年采摘香菇,不怕没得钱。”正在大棚外整理薄膜的吴妹美说。
从江县东朗镇*员干部带领群众采摘辣椒
据了解,年基地生产菌棒40万棒,预计产出60万斤食用菌,产值在万元左右,有效带动贫困户户实现增收,带动46人实现稳定就业。
在从江很多村寨,类似梁小勇这样的*员致富带头人有很多,他们已成为各村群众产业发展主心骨。
从江县东朗镇*员干部带领群众采摘辣椒
近日,洛香镇宰孖村的田间地头,村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有的在整理何首乌装袋、有的在挖首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又是个丰收年。
“今年我们种何首乌,比种田方便,技术方面有县农技专家来指导,前年我种了2亩,获得元的收入,今年比去年多种了2亩。”洛香镇宰孖村村民石庆堂说。
“我年是抱着试试的心态,率先在自家的农田和荒地上种植的何首乌5亩、金钩藤30亩,没想到获得了元的收入。”宰孖村支部书记石国章告诉记者,开始种植何首乌时,宰孖村只有几户农户种植,不成规模导致产品售价低。
*员致富带头人梁小勇搬运食用菌
农民要致富,*员要引路。石国章深知只有与群众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用,才能集中力量办好事。
因此,石国章决定把种植何首乌和金钩藤作为村里面的主导产业来发展。一时间,石国章与村里的*员干部带头,与村民算受益账,以承包荒山、土地流转等方式鼓励村民种植何首乌,掀起了大种何首乌中药材的热潮。
为解决产业散、少、短的难题,让村民吃上产业饭,宰孖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成立了从江宰孖农业利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农户+合作社+企业”的规范运营管理,带领全村户(其中贫困户83户)参与种植何首乌多亩,产值多万元,种植金钩藤亩,产值15万余元,有效帮助当地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种植何首乌给宰孖村铺开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致富路,现在,宰孖村的村民买上了小汽车,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房”,村容寨貌焕然一新。
*员致富带头人梁小勇搬运食用菌
据悉,近年来从江县以大力实施“*员创业带富工程”“双型创建”等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鼓励村“两委”班子、种养殖大户、*员致富能手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社,组建“*支部+合作社”“红色联盟”等模式,*员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有效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目前,该县*员带头组建村集体公司个,成功带动1.92万户农户脱贫致富。
通讯员符爱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丽
编辑王小婷
编审王璐瑶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