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寺位于山东济宁市嘉祥县,城西南方向约七公里处,是周武王颁旨分封诸侯国君王的神庙,古称“焦王祠”,后来称“青山寺”。
青山寺大殿山门年青山风景区被公布为——市级自然风景区保护区。年公布,青山寺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山寺第一道山门据历史有载,青山寺原是祭祀西周侯国焦王的祠庙,故又称之为焦王祠。北宋崇宁元年间,封焦王为宁应侯——称崇佑庙;宣和年间又增封为惠济公,又称为惠济公庙。据旧《嘉祥县志》中记载:“武王克南,封神农之后于焦,世称焦王”。始封之焦在宏农陕县(今河南陕县),受封后移城*祥青山东山脚下。直至今日,在青山寺的东边,仍有东、西焦城村,并还依稀保留着,古焦王城的遗址残迹。
泰山行宫山门据元东昌教授、赵衡正的《重修惠济公庙碑记》中记载:“庙左有汉建宁元年(公元年)碑,碑毁无考,右立晋永安颂,文字剥落难辨……”。年(宋崇宁元年)封焦王为宁应侯;年(宋宣和三年)改封为惠济公;次年,重修焦王祠,改称惠济公庙。后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扩建,始具现存的规模。因祠庙位于青山,故方圆百里的群众习惯上称之为——青山寺。
青山寺脚下的青山青山寺半隐于青山的山腰处,半山腰处犹如一个天然的龙椅,寺庙就坐落在其中,且崇宇高阁,掩映于古树翠柏之中,香烟缭绕,景色颇为壮观。从山下望去,在中轴线上的建筑有6个层次,即:泰山行宫坊、三门、惠济公大殿、寝殿、泰山行宫、玉皇庙。在惠济公大殿两侧,还有白玉宫、享殿、子母殿、万佛阁、关帝庙迎客厅等附属古建筑群。
石碑林立皆出在名家之手进镌有“云林胜概”的第一道山门,沿蜿蜒曲折,光滑细腻、圆润的石径台阶,继续前行约百余米,行至第二道山门,再登数十及陡立的石阶,就步入古木耸天的大殿庭院里,便见了青山寺的主体建筑——惠济公大殿。该殿单檐歇山,青砖碧瓦,梁枋彩绘,恢宏壮观。
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二十二年,进行了两次大修。大殿面阔五间,五脊歇山顶,彩绘斗拱,绿瓦霞帔,宏伟气派。前檐下四根高大石柱,通体平雕花卉。大殿内雕梁画栋、壁画附饰高大,朱漆雕龛,高2.5米的惠济公金色塑像立于其中,威武雄壮,神气活现,眯眼看世间百态、故变。
青山寺的感应泉在大殿后有山泉一眼,泉池清澈如镜,微泛涟漪,题名“感应泉”。泉水经殿底暗道,由碑底部之龙口中喷涌而出,常年不息,如珠似玉,纷纷泻入八角玉液池中,久雨不溢,常旱不涸,池水如碧,清澈见底,龙头顶部,有何首乌枝叶簇拥,尤显得神秘、清新,何首乌从石缝伸出,经年生长,道生一,一生二,密密匝匝,无穷无尽……泉、池、千年何首乌以殿相隔,如不留意观察,人们多不知泉由何来,池水何去。这一奇幻景致,既是上承天工,又呈现出建造者的匠心独具,别具一格。
感应泉由龙头流出至玉液池,甘甜爽口雕凿精致的龙头碑两侧,镌有一幅“山色霭霭人间胜地;水声潺潺世外洞天”的楹联;碑的北侧,刻有清末进士王俊卿题“青山十八乐”诗十八首。庙内还有柪榆抱碑奇观,柪榆是稀有树木,所抱碑为万历四十八年(年)碑刻。从铭牌看,树为千年紫檀。碑首为“修定惠济公祠记”。碑背面书“重修惠济公神庙碑”,元至正三年()。
青山寺大殿正对——柪榆夹碑(青檀)大殿两侧皆配以五间,连同三门,围成一个小院落。院虽不大,但曲雅秀丽,院内碑石婷婷,泉流潺潺;苍松遒劲,翠柏参天。泉水透过殿底流向殿前,经殿前一虬须怒目的龙首口中潺潺流进一石砌八角形的“玉液池”内。
龙头泉水与玉液池据说,当年秦始皇东巡,登泰山封禅,下泗水捞鼎,专程来此览胜并设立行宫,捧饮甘冽的泉水,秦始皇帝赞不绝口;时下,游人携壶佩盏,以饮品玉泉而生“祛病延寿”之趣,青山寺院内,玉液池旁还有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柪(ao)榆抱碑。这个古老而奇特的树寓意着吉祥平安,树上挂满了许愿的红丝带,这是人们来此祈祷时特意系在树上的,承载着自己的祈福之心愿。据说,在这里求福求财降临,非常灵验。
千年紫藤,蜿蜒绵亘,如游龙戏水嬉闹着小编提醒您,心愿达成时,一定要记得来还愿哦!在柪榆抱碑的右侧殿内,是送子娘娘殿,对于善良礼仪之人,也是逢求必应,所以,还原的香火缭绕,供果满堂。再拾级而上,便是二殿,即“泰山行宫”。殿内立碧霞元君及侍女九尊神像,又称“九女阁”。
祈雨功德碑殿前月台宽敞,凭栏眺望,山林叠翠,农田阡陌,令人心醉神怡。寺院内碑石林立,造型别致,笔法俊逸,为历代文人墨客及官宦、捐施人士所刻;寺院南邻有一天然古洞,洞中有洞,深达百米,暗泉四季叮咚;近处有一“藤穿碑”奇景,盘根错节的古藤,从一巨碑穿过,似巨龙摆尾,给千年古刹再添几许神秘。而在寺院断垣壁穴里冒出的一颗珍奇的“何首乌”,缠缠绵绵,藤密叶茂,经年“疯”长,让人难测其意。
大殿房顶的琉璃瓦,高贵典雅著名的羊山战役的指挥所,就在大殿的顶角正对的方向,约40步,刘邓老总的临时指挥所。
听、看,不如亲自去,身临其境,会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体会,欢迎大家来嘉祥青山寺游玩!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