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在中医文献中又称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寐”等。
成人慢性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与其他脏腑密切相等。失眠是心神异常的表现之一。
火是失眠症的病机特点,而心、脾和气虚是最常见的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组合。
在一些研究中药频率分析结果显示,在中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参,其次是炙甘草、*芩等,而使用频率最高的安神药是首乌藤,其次是炒酸枣仁、龙骨、牡蛎等。
结合病性证素分析,在病性证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气具有温煦、气化等作用,心气虚则心神失于温煦,脾气虚则阴血生化乏源而心神失于濡养,均可发生失眠。
*参具有健脾益气,养血生津作用,对于气虚或气血亏虚的患者,可使气充血旺,心神得以温养而神安。
可供参考的治疗失眠文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
成人慢性失眠患者中医证治规律初探
医院神经科门诊失眠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心理测评
有效性、依从性与作用机制(刘潇张琪然*柳丁丽娜张小遥蔡春凤)
失眠的心理生理发病机制探讨(杜辉1,2李桂侠1吕学玉1汪卫东1)
医院心理门诊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分析(梁学*,戴光明,郑健.)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龚守会,李晓晖,司颖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