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求职招聘QQ群 https://i.ifeng.com/c/8A7Fuas7nPR感冒不宜忽视
感冒(包括天行、时行者)为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人多忽之;医者以小疾易治而不深究之。殊不知“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等特点。受病之后,多随其体质、禀赋不同,而有从阳化热、从阴化寒之变,亦多兼挟为患,故常可诱发咳嗽、哮喘,水肿、痹证等疾病。清代医学大家徐灵胎对此深有体验,他说的“人偶感风寒……俗谓之伤风……乃时行杂感也,人皆忽之,不知此乃至难治之疾,生死之所系也”,确从临床实践中来:
感冒之治,仍辨证而治。宜本“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善治者治皮毛”之旨,风寒则以辛温解之,我常用荆防败*散散加减;风热治以辛凉,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者用桑菊饮进退,热重者合银翘散增删。天行时气、瘟疫,病无少长,多相染易,当清热解*以治之,普济消*饮或清瘟败*饮足可胜任,我常佐以升降散,收效较捷。表里同病者外散内清,内外热盛者河间双解散投之;内伤饮食,外受风寒而见吐泻发热有肠胃症状者,藿香正气散增损之,特别是夏秋季节暑湿较重者尤宜。万不可囿于感冒病*之说,一见发热,不问有无鼻塞流涕,恶寒肢楚等症,即以清热解*或苦寒泻火之剂投之,致风寒之邪郁于肌肤,久而不去,酿成火郁之证,迁延难愈。
肺主皮毛,司呼吸,为人身之藩篱。当受邪之后,则玄府闭塞,卫阳被遏,肌腠失宣,而肺首当其冲,可见恶寒发热、呼吸不利、咳嗽之疾。因此,我在用疏解之剂的同时,多加枇杷叶、杏仁、鱼腥草等清肺止咳药物,以防其向肺系传变,亦即叶氏先安未受邪之地,早为防变之意。
若年高体弱,卫外不固,或病后未复,经常感冒者,则应扶正达邪,方如参苏饮、补中益气汤,小剂量缓服。平时以玉屏风散加首乌藤为细末,装于胶囊,每服3克,日2次,温开水送服,缓缓调理,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素体阴虚,津液不足患感冒者,宜生津增液以资汗源,液足汗自止;或用沸水熏蒸接汗(溃形以为汗)以微汗为度,勿令大汗如水淋漓,而犯虚虚之戒。
至于表热里寒、表寒里热、挟湿、挟食、挟痰者,当随其兼证,增入化湿、消食、祛痰之品,灵活变通。
“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路志正医林集腋》。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