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丹寨县杀高村产业发展助脱贫祖传手艺来致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206/4769919.html

走进丹寨县雅灰乡杀高村,一栋栋漂亮的苗族吊脚楼掩映在道路两旁,这个处于深山之中的苗族村子,离县城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在丹寨县来说,算是比较偏远的村子了。村子四周,放眼望去都是陡峭的山林,丛林密布,山高谷深。

杀高村的一个自然寨

据了解,该村以前主要靠砍树营生。近些年,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大家停止了砍伐树木,开始谋求其他出路。
  “村里想发展,一开始是很困难的,我们这个地方的条件你也看得到,山高谷深的,大家对于怎么发展都是一筹莫展。”在杀高村的吊瓜基地里,杀高村村主任陈玉安指着远处山林对记者说。由于该村的耕地零碎,少有连片的可耕种土地,也使得该村发展农业产业更为困难。

杀高村吊瓜基地里成熟的吊瓜

“这几年脱贫攻坚工作做下来,也还是有成效的,县里和镇里给我们拉了不少钱投入,我们流转了一些土地,引进了吊瓜产业,还建了两个七彩山鸡的养殖场。”虽说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该村也积极发展了不少产业。目前,杀高村共种植有95亩吊瓜,50亩*精,两个七彩山鸡养殖场共有余羽七彩山鸡。另种植有金钩藤、何首乌、雷竹等,这些产业为杀高村带去了不少收益。年,该村光是吊瓜和七彩山鸡的收入就达八万多元,其中百分之七十都分到了贫困户手中。

村民正在采摘吊瓜

“我们打算明年再新增亩的吊瓜,这样村里产值还可以再翻一番。”陈玉安说。
  走在村里,记者看到数家挂有百鸟衣字样的人家。
  “这百鸟衣是什么?”记者问。
  “百鸟衣我们这边苗族的盛装。”陈玉安回答。
  记者随机走进了其中一家,发现了该村除了农业产业外的另一种致富门路。
  “这就是百鸟衣了,这百鸟衣的制作方法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户主舒前程把他家制作的百鸟衣展示给记者看。

舒前程在给记者展示百鸟衣

“他家也是贫困户,靠制作百鸟衣,去年脱贫了。”陈玉安介绍道。
  “在年之前,我们一直在外打工,年,一场大火把我家原来的房子烧没了,家里一下子直接陷入绝境。后来在*府的帮助下,我才回家起了这栋房子。”舒前程家目前有一栋三层大木楼,装修的颇为精致。
  “回家后寻思着找点事做,不能等靠要啊是不,后来就再次捡起了祖传的手艺,搞这个百鸟衣了。”舒前程对记者说。随着近年来民族手工艺市场的升温,在乡镇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舒前程的百鸟衣也渐渐有了市场。
  百鸟衣需要绣娘花很长时间一针一线才能绣出来,每一件都是精品。“就这一小块,就需要我们绣娘花月余功夫才能绣出来。”舒前程拿着一块已经绣好的百鸟衣部件给记者展示。

制作精美的百鸟衣

“我们家一年也只能做出一两件来,太慢了,所以我就找了其他人一起帮忙做,按计件给他们发工资。”由于舒前程一家人的制作速度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他还找了村里其他会制作百鸟衣的人一起合作,不仅自己发展,也带动了村里部分人一起发展。
  “一件百鸟衣的市场价可以卖到一万多,都还有点供不应求。现在我家除了自己卖百鸟衣的收入,*府的各项扶贫*策也有享受到,一年下来,也还有一两万块钱存银行呢。”说到收入,舒前程笑着向记者介绍。

杀高村一角

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下,靠着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杀高村的农业产业有了稳定的市场,民族手工艺市场的崛起,靠着百鸟衣发家致富的也不仅仅舒前程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杀高村人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致富之路,年,杀高村摆脱了贫困,实现脱贫,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余光燕刘绍波

编辑王迟

编审胡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