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921/4478461.html本书从东汉《神农本草经》谈起,
一直到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
以十八部具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为线索,
全面系统介绍本草文化。
本草文献十八讲.mp:56来自景泰文旅
《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太阳直挺挺晒着,杨志一行人押运生辰纲途径*泥岗,晁盖等人假扮卖酒的小贩,用计放倒了杨志,劫走生辰纲。原来那酒里藏了蒙汗药!
“蒙汗药”这个名字,并不是强调能蒙倒大汉,你看这里的“汗”是“汗水”的“汗”,并不是“汉子”的“汉”。其实,“蒙汗”的本意,真的是不出汗。
《后汉书》中记载华佗先用麻沸散把病人麻醉,再动手术。唐宋以来,制作麻沸散的主要原料是洋金花和坐拿草,这两种植物含有东莨菪碱,有镇静催眠麻醉的作用。
蒙汗药只存在于小说,在生活中的原型,应当是麻沸散,医生用它来救死扶伤,强盗则用它打家劫舍。
洋金花里面有阿托品和东莨菪碱,这两个东西能阻断副交感神经M受体。简单说,身体吸收一定的阿托品和东莨菪碱,一部分神经系统就不工作了。
另外,这个M受体还管着外分泌腺,流汗、流泪、分泌唾液,都和它有关,如果M受体被干扰,这些体液的分泌会减少。
医院里,如果病人内脏绞痛,医生可能选择注射阿托品,病人的疼痛马上缓解,同时呢,还会口干舌燥。
回到智取生辰纲的故事里,当时是大热天,杨志等人吃了混着蒙汗药的酒,全身的汗一下子没了,同时身体发软,挣扎不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伙人把宝物劫走。
古代小说里,还常常出现延年益寿的灵药,人参、灵芝、何首乌等等。这些药物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人参是有药效的,但不能滥用,吃得不对,消化道容易出血。口服灵芝,没什么实际活性,也没什么不良反应。何首乌呢,对人体实际是有害的。
唐朝人写了篇《何首乌传》,说有个叫何能嗣的道人,在山里修行,有一天发现了两株藤蔓,它们有时候缠在一起,有时候又分开,何能嗣觉得奇怪,挖了一夜,把这两株植物连根挖走了。
问别人,没有认识这东西的。后来有一个老者见了,对何能嗣说,这恐怕是神仙之药,既然你身体欠佳,没有子女,就把它吃了吧。
于是,何能嗣把植株捣碎成末,煎成了药。服用了几个月,身体慢慢强健,几年之后,病痛全没有了,面色红润头发乌黑,还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又得了孙子,取名何首乌。何首乌活了百余岁,到老头发还乌黑发亮。
当然,这是唐人写的传奇故事,我们并不能当真。
从植物学的角度看,何首乌和泻药大*同属一个科,它也导致腹泻,对老年人尤其明显。蒸煮晒干后的何首乌,称“制首乌”,没有这个问题。可是呢,无论是何首乌还是制首乌,都有肝脏*性。
有报告说,制首乌对肝脏的*性小,可这未必是好事,因为*性小,病人的服用时期可能很长,等到回过神来,情况就相当严重了。
铅丹、水银,我们都知道对身体有害,为什么一些古人乐此不疲呢?正因为严重的中*反应几年乃至几十年后才看得出来!何首乌*性也是同样的道理。
多说一句,延年益寿的灵药神药,这世上根本不存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吃好睡好适当锻炼,让疾病对你无从下手,比什么都强。
宋代人的笔记里,香药出现频率很高。沈括曾经记载,官员上殿,面朝皇帝奏答,嘴里会含着鸡舌香。
鸡舌香就是丁香。干燥的花蕾叫“公丁香”,果实叫“母丁香”,汉代就有人含在嘴里,以防口臭。
从医学上讲,口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内科疾病引起的,比如糖尿病、肾病、肝病;另一种比较常见,就是口腔疾病,牙周病、龋齿等等。
古代人也清洁牙齿,嚼杨枝,用盐或一些活性炭物质擦擦牙齿,但比现代人差远了。牙缝里残留的食物残渣发酵,很快就产生口腔异味。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扰,医院洗牙。
回到丁香这里。如果你补过牙齿,还记不记得医生把你的牙齿钻开后,往里面填了什么?里面有丁香油。
丁香油是丁香的挥发油,一可以抗菌,二可以止疼。古人口含丁香,不仅消除嘴里的味道,还可以抑制口腔细菌,他们肯定试了无数种东西,才找到适合含在口里的丁香。
或许,古代笔记典籍里还有智慧等着我们去汲取。
“本草”,是古代药物学专有的名字,也可以指本草书籍,比如大名鼎鼎的《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我们前面提到的洋金花、何首乌、丁香,都在本草学的研究范畴。
王家葵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这本《本草文献十八讲》,是他以现代医学眼光,回望传统本草书籍的一些心得体会,从汉代《神农本草经》到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一本一讲,共十八讲。
这里面谈到了张仲景、李时珍等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植物及其药效,如果你对本草研究感兴趣,这本书不应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