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3.html《朝花夕拾》随想一
《朝花夕拾》被选为初中必读书,这是一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一共10篇,其中《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目前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以前的课本还曾经选入过《范爱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鲁迅儿时在家中快乐时光和上私塾后的生活情景,在家中,无疑是快乐的,百草园其实就家中的花园,里面除了各种植物、动物还有玩耍甚至淘气的时的情景,也因此联想到很多故事,到了私塾,虽然学了些不明所以的内容,也总的来说也能忙里偷闲找点乐子,比如到后院去玩,或者描绣像。
深深怀疑鲁迅先生能设计出北大校标,跟童年练习绘画有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录了鲁迅的童年生活,总的来说是快乐的。文中提到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长妈妈就是《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阿长,文中还提到闰土父亲传授的捕鸟的方法。闰土是《故乡》中的人物,鲁迅儿时的玩伴。
总之,这篇散文非常适合孩子阅读,这也大概就是四十年多来一直被选入中小学课本里的课文的原因吧。文中的精彩片段及修辞手法,一直是我们模仿和被称道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与百草园中快乐童年相对应的,《朝花夕拾》中的另一篇《父亲的病》则带着沉重的无奈与悲哀,文中描写到给病中的父亲看病,直至父亲不知身亡的经历。文章描写了一位名不符实的中医,用一些没有依据的处方,害人至深的故事。
鲁迅先生也就是从那时起,对中医的某些偏方或者理论产生了质疑,而后选择了去日本学习西医,在那里,遇到了藤野先生(见《朝花夕拾》的另一篇《藤野先生》)。
在《父亲的病》中,那位诊金天价的知名大夫,药方非常奇葩,比如:一对蟋蟀,败鼓皮丸,完全没有医理依据,虽然,父亲的病很有可能是大限已至,但是这等耗费病人家庭金钱、精力,还没有任何效果的做法,无异于谋财害命,最终,父亲痛苦地死去,家里人财两空。
这两篇在《朝花夕拾》中,情绪上有着鲜明的对比,而实际上,鲁迅父亲生病发生在鲁迅到三味书屋上学期间,几十年前的课本中有一课《三味书屋》就提到了这段事情,原文引文如下:
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鲁迅小时候在那里读过书,现在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从前的样子,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还画画,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三味书屋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当年学这篇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在课桌上刻过“早”字。
当年的鲁迅是神一样的存在,课文中选取的鲁迅作品也特别多,鲁迅属于语文三怕之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而今,九年制语文课本选了《朝花夕拾》三篇,还有《故乡》《社戏》《孔乙己》。这些文章,大部分都是童年鲁迅的经历和故事。通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鲁迅的家乡,风俗,好恶,为了解成年鲁迅的思想及作品打下基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疑问联系删除
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