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
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大剂1两);或浸酒。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生于林中或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同名品种甚多,常见的有:崖豆藤属植物香花崖豆藤(丰城鸡血藤、贯肠血藤、山鸡血藤)MillettiadielsianaHarmsexDiels.;崖豆藤属植物网络鸡血藤MillettiareticulataBenth.南方个别地区以此作鸡血藤;光叶崖豆藤MillettianitidaBent.两广地区以根作鸡血藤入药;油麻藤属植物常绿油麻藤MucunasempervirensHemsl.福建以此为鸡血藤;白花油麻藤MucunabirdwoodianaTutch.其藤广州称血风藤,有混作鸡血藤用者;大血藤科大血藤属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北京地区作鸡血藤。
性状
本品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质坚硬。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气微,味涩。
经方验方
1.当归鸡血藤汤《中医伤科学》
当归15克熟地15克桂圆肉6克白芍9克丹参9克鸡血藤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主骨伤患者后期气血虚弱;肿瘤经化疗或放疗期间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者。
2.鸡血藤祛风活络贴药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鸡血藤膏面2两,大角子4两,香肥皂10锭。将大角子、香肥皂用黑糖水化开,合匀为丸,每丸二钱。贴患处。
主治面风。
3.鸡血藤煲鸡蛋《民间方》
鸡血藤30克鸡蛋2个
制法将鸡血藤、鸡蛋加清水两碗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煮成1碗后,加白砂糖少许调味。
每日2次,饮汤,食鸡蛋。
活血补血,舒筋活络。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贫血等症。
4.鸡血藤膏
滇鸡血藤膏粉.75g川牛膝59.5g续断53g红花5g黑豆12.5g等。本品为黑色的干膏块;气糊香,味涩、微苦而后略甜。将膏研碎,用水、酒各半炖化服,一次6~10g,一日2次。
补血,活血,调经。用于血虚,手足麻木,关节酸痛,月经不调。孕妇慎用。
5.凉血活血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槐花、紫草根、赤芍、白茅根、生地、丹参、鸡血藤。
清营凉血活血。主心肝二经蕴热郁于血分,蒸灼肌肤所致血热白疕,皮肤起红斑,基底红较明显,表面银白色鳞屑多,剥离后有出血点,发病迅速。
6.活血祛瘀汤《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丹参30g,当归9g,赤芍9g,鸡血藤15g,桃仁6g,玄胡9g,郁金9g,三七3g(研),香附9g,枳壳6g,广木香6g,甘草3g。
活血,化瘀,止疼。主慢性肝炎(血瘀型),肝区刺痛,痛处不移,舌质紫,脉细涩。
7.加味养血生发汤《千家妙方》
生地15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首乌藤15克生*耆30克川芎9克白芍15克明天麻6克冬虫夏草6克旱莲草9克桑椹15克木瓜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滋补肝肾,养血生发。治斑秃属于肝肾不足,脉缓无力,舌苔薄白而滑,舌质淡红者。
8.木瓜丸《中国药典》
木瓜80g当归80g川芎80g白芷80g威灵仙80g狗脊(制)40g牛膝g鸡血藤40g海风藤80g人参40g制川乌40g制草乌40g
以上十二味,木瓜、威灵仙、鸡血藤、牛膝、制川乌、制草乌、人参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当归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包糖衣,打光,即得。为糖衣浓缩丸,除去糖衣后显*褐色至黑褐色;味酸、苦。
口服,一次30丸,一日2次。
祛风散寒,活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无力,步履艰难。
文献摘录
1.《中药学》
活血调经,养血通络。
①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鸡血藤功能调经,可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之症,而又兼有养血之功故亦宜于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诸症,常与当归、川芎等同用。
②用于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鸡血藤既能活血,又能养血,并具舒筋活络之功,对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症,无论血虚、瘀滞均可应用,常与补血、活血及祛风通络的药物配伍同用。
2.《现代实用中药》
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3.《饮片新参》
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若需采收买卖药品,请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