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管神经性头痛,方子来了血足了,痛就消 [复制链接]

1#

3.1继承

自然资源成为药材的关键是临床实践,中国医药学在几千年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医药文献传世,而且在经史子集、方志、游记中均有涉及,不同时代的医药学家,在整理前代经验时,常因一些药物不知为何物而列入“有名未用”类,对这些“历史资源”尚未组织系统的普查和考证,但仅据零星研究结果就足以证明向历史要药是一条重要途径。例如,从历代方书处方中查出天台乌药、梓州厚朴、川巴戟、龙脑薄荷、川牛膝、金毛狗脊等相对于本草记载来说是较早应用的新品种或道地药材;《史记》中关于龙骨和半夏丸、《后汉书》关于胡椒的记载均较医书、本草为早。又如首次初步普查有卷篇幅的《大清一统志》,发现有97种药不见于同时代的《本草纲目拾遗》及此前的医书、本草;从《清宫医案研究》中发现抚芎、云连、片姜*等新品种。

3.2普查

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材资源普查,到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的普查工作相继完成。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多学科专家汇总整理,系统分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结果,代表了十多年来药材资源研究的主流。

3.3种类

药用植物涉及科,属,种(含亚种、变种等种下等级);药用动物科,属,种;药用矿物80种,共计种,是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的基本来源。商品中药材种数仅余种,但产量、产值和常用程度则占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南和中南,约占全国种类的50%—60%,华东和西北地区居中,约占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

3.4数量

采用综合估算法,即把实际样方测查计数的理论数据与统计资料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来计算野生药材的蕴藏量。

种植物药材的总蕴藏最为万吨左右。其中40万吨以上的道地药材有甘草、麻*等4种;10万—40万吨的有苍术、*芩、苦参、赤芍等8种;5万—10万吨的有防风、升麻、*柏、桔梗、威灵仙等23种,1万—5万吨的有42种,1万吨以下的有种,此外栽培药材正常年产量35万吨左右。1万吨以上的有地*等7种;0.5吨以上、1万吨以下者有*芪、川芎等15种。29种动物药材中。鹿茸和珍珠为养殖,年产万吨,其余27种为野生,蕴藏量为23万吨。13种矿物药总蕴藏量亿吨,以滑石、石膏、朱砂、赭石、禹余粮、花蕊石等量较大。

以地区而论。*、黑龙江和内蒙古野生药材蕴藏量在万吨以上,居全国前三位;甘肃和四川栽培药材的产量最大,——年平均年产量分别为3万吨和1.5万吨。

3.5开发

资源的价值是通过开发利用来体现的。生物技术生产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今天,开发意味着高额的利润。

例如猪苓多糖是从药材猪苓中提取的,制成注射剂,用于抗癌辅助治疗和肝炎。杜仲,其树皮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补肝肾、强腰膝的记载。杜仲各部位化学成分类别基本相似,主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已证明为治疗高血压等症的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贮存期样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发现日本引种杜仲树皮的含量普通低于国内原产,然而国内所产树皮也有几乎不含此种成分的。杜仲树皮要生长15年以上才能剥取,一直是紧缺统管的药材,故对枝、叶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在我的后台上,不断有人向我咨询,关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事儿。


  我知道,这是一个顽症。我用文字,绝对不能帮助大家太多。


  但是,我可以通过对自己经验的阐释,让大家明白这个病的来龙去脉,增强一点战胜它的信心。


  哪怕,我说的并不全面,并不绝对正确。


  好多年前,我遇上一个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患者。她很年轻,才34岁。


  


  她这个病,已经六年多了,由轻转重。当时的状态是,一旦发病,头痛啊、前额啊、眼眶啊、脑袋两侧啊,都疼。


  最初,隔三差五发作一次,到后来,一天发作2次。尤其是经期,疼痛更为明显,一天差不多3次。


  刻诊,见脉细而无力,略弦,舌苔薄白,面色萎*。


  我问,你以前吃过什么中药啊?拿过来一看,多是祛风通络止痛之品。


  当时我脑海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患者可能有血虚的问题。


  所以,我的思路就是,一切务必以养血为基础。


  我思来想去,又征求几个同学的建议,拟了一个配伍。方见——


  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当归10克,桑椹9克,茺蔚子9克,僵蚕、羌活、菊花、白芷各12克,细辛3克。水煎服。


  我告诉这个患者,先用上试试看,不行的话再想别的办法。


  结果,6剂以后,患者疼痛感大减,几乎消失了,只是感觉到乏力和睡眠不佳。我在里头加入*芪和首乌藤各12克。


  到后来,这个人的状态非常好,可以说多年顽疾被降服了。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我讲给你听听。


  你看啊,这个人脉象细,舌淡苔薄白,面色萎*,这说明什么?是不是有血虚的问题在?尤其是她经期的时候头痛加剧,更说明她的问题和血虚有关。因为经期,人本身就是失血的嘛。


  


  那么,这个血虚到底为什么会引发头痛啊?第一,我们考虑头部得不到充足血液的滋养。第二,我们考虑,血虚生风。这个头痛,中医常常将其视为风病,是风邪袭扰清阳之地,阻滞头部血脉导致的。风从哪里来?有的,原于外邪,即外风。有的,源于体内,即内风。就这个患者而言,我认为,问题在于血虚生风,也就是内风所致。当然,外风,也不见得一点都没用。


  所以说啊,我个人体会,要想改善局面,必须养血和祛风相结合。正所谓,止痛先养血,血足痛自消。


  所以说,上头的配伍里,以四物汤打底。四物汤就是养血的啊。它由地*、白芍、川芎、当归组成。肝肾为精血之本。所以用桑椹和茺蔚子养精活血。在这个基础上,诸如僵蚕、羌活、菊花、白芷、细辛这类祛风之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等后来,体倦神衰之象出现了,就加入*芪补气,夜交藤宁神。


  


  这就是基本思路,特别简单。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个经验针对的,是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血虚生风者。这个配伍,不见得适合每个人。所以,非专业读者,不要盲目借用。你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来化裁。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原因太多了,诸如风寒型、肝阳上亢型等等。辩证不清楚就去用药,是绝对不可行的。


  不过,我希望大家能对血虚致痛的道理,掌握清楚。尤其是头痛在经期明显的人,更要注意。一般来说,唇甲淡白、面色萎*、身体疲倦乏力,舌淡苔白,脉象细弱,这样的人得考虑血虚。这个情况在女性身上多见。但很遗憾,现在很多女性通过化妆,掩盖了自己的真实问题。这也给中医的辨证,带了不少难题。有些女孩,看中医的时候浓妆艳抹,这就别怪中医不灵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希望我的文字,能给您带来一点启迪。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END

提示:文章内容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药书籍免费领?

你没有听错

真的免费领!

具体如下

想领哪本你就点哪本

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