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赵宗潮/文(老家在街头)
天台西部街头镇南部有一座山,叫前山,离集镇直线距离约两千米,山的海拔虽不是很高,但整个山头都是由一块块硕大的黑色岩石堆垒而成,岩石小则几十几百斤,大则几吨重,岩石堆垒成山头,就像一顶大草帽,扣在山上。
当地人称这黑色的大帽子为“狮仔头”,帽檐部分的石块则向四周顺着山势向下铺洒,对这方圆上千平米的大石堆,当地人统称为“岩排”。山腰以下的山地,则与其他江南山系类似,植被茂盛。靠山脚部分,多被当地人开垦成耕地。
与周边树木葱茏的山头相比,这前山“狮仔头”显得别具特色。“岩排”所到之处,一木无存,天上降水,水都从石缝中流走,山上没有流水的山沟,更谈不上瀑布了。冬天下雪时,整个“狮仔头”白雪皑皑,但消融得也特别快。岩排的石缝中偶尔会长出部分草本植物,但大都一岁一枯荣,只有一种草本藤状植物叫“何首乌”,是一副名贵的中药材,岩排上产的“何首乌”,质量特别的好。每到秋季过后,总有人上山采集。
岩排的石质特别坚硬,且永不风化,敲碎后的石质呈青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兴修农田水利的需要,部分条状石块被运下山,用于修机井,筑水坝,砌田埂等。当其他地方的人需开山放炮取石材时,唯独街头镇岩排周边的村民,取石材最为方便,只要把一块块大小合适的岩石抬下山,适当敲打,即可使用。近年来,随着养生热的兴起,有人在岩排上蒸起天然“桑拿”浴,效果还出奇的好,夏季一到,只要烈日当空,人往岩排站十分钟,包你大汗往下淋,热气向上冒。
无独有偶,天台的东部有一座苍山,苍山东侧有一处叫九龙山——因九条山梁汇聚而得名,在半山腰处,也有一处乌黑岩石堆垒,绵延上千平米,石块大小不一,当地人称之为“石浪”。人在石浪山上走,能听到流水声,却喝不到石浪岩中水。在石浪尽头处,即有潺潺流水。曾几何时,有人把石浪山岩底下的水引至地面,形成名副其实的自来水,并在此处建了一座九龙寺,建寺人就地取材,用石浪的石头砌成寺院的石墙,山门,大殿,厢房,一应俱全。前几年,有一画家在此“修炼”了一年。真正在此长住的,是一位年过八旬的长者,自称住山下时身体有恙,自上山以来,身体非常健康,这里有屋有水,有田有地,自耕自食,其乐无穷。
在这乌岩石堆垒的地方,不管是叫“岩排”也好,称“石浪”也罢,都是三百万年前冰川时期,地质变迁的遗迹,都是大自然对天台人民的馈赠。走遍天涯,如此乌岩石成片堆垒,确实少之又少。
近年来,热衷开发旅游的人们,都将道路造上“岩排”,冲进“石浪”,一拨拨游客开着轿车上得山来,说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人在“石浪”中发现了一株野樱花,感慨万千,拍成短视频在网上传播,称野樱花在乱石丛中,摇曳生姿,黑白相依,刚柔并济。
有乌石处,即有故事,对乌石进行研究的人正在增多,有人对乌石的化学成分感兴趣,也有人对乌石的外形及石质颜色很好奇。目前,人们对“岩排”与“石浪”的认识与利用,都仅仅局限于粗浅的感性阶段,如何从养生的角度去开发这一天赐资源,值得有识之士去研究、去探索、去开发。
版面编辑丨吴世渊投稿邮箱丨tzrb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