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首乌与马肝石 [复制链接]

1#

《本草纲目》记述:汉武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何首乌)名,亦曰马肝石。唐代李翱有《何首乌传》云:“何首乌苗如木藁光泽,形如桃柳叶,其背偏,独单,皆生不相对。有雌雄者,雌者苗色*白,雄者*赤。其生相远,夜则苗蔓交或隐化不见。

有关何首乌的记载最初见于宋初的医书《开宝本草》,但在唐朝已开始药用。它的得名与一个看瓜人常服此药白发转黑有关。

相传唐朝末年有个姓何的看瓜人,刚过不惑之年,便须发全白,经常头晕,腰酸腿软。一日半夜,他见两株野草相距逾尺,像被什么拉住似的,忽然靠拢,缠绕在一起,久而始解,解而又合。翌日他将其连根拔起,但见那根细而修长,断定是味良药,于是便经常将这根熬水服用,不久头晕、腰膝酸痛等症状神奇般消失了,其后满头银发也变得又黑又亮。人们望着他乌黑的头发,就势把这药叫何首乌。

何首乌性味苦、甘、涩,有补肝益肾、养血祛风的功用。李时珍对何首乌十分推崇,说它:“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天门冬诸药之上。”

何首乌所含大*酚还能促进肠道运动,防止便秘。何首乌一般无副作用,但可滑肠并引起轻微腹泻,因此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何首乌,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

苦、甘、涩,微温。

归肝、心、肾经。

制何首鸟: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生何首鸟:解*,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圆梦DIY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