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君专栏天地都在我心中京冀晋写作教学 [复制链接]

1#
天地都在我心中

——京冀晋写作教学三人聊

王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任教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陈晓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任教于唐山市税东中学

司艳平: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任教于山西泽州北义城中学

概要

天地都在我心中。写状物类的作文首先要打开“心眼”,把身体的全部感官调动起来,去搜索定位身边的各种各样有意思的物,去挖掘这些物的价值。如把万物天地囊括在我们的文章中,就登上了写状物作文的大雅之堂。

君:上次我们说到热爱写作的孩子活得像皇帝一样。热爱写作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味儿,有趣儿,能让孩子们活得高贵,活得有意思。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们笔下的文字变得真正可感可爱呢?

平:横在写作路上的最难收拾的妖怪还是对生活的熟视无睹。我想最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还是得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细观察,细着笔。

君:这次我们先来谈谈写作的基本功,如何“状物”?

平:一提到状物,我想到了前些时我们一起在安徽凤台上过的贾平凹的《风雨》,平凹的散文读来特别劲道,特别有味,且整篇文章不着“风雨”二字,这可算得是大境界了。君老师的评价很到位:天地都在他心中,信手拈来有章法。

君:细致地“写”之前,其实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选”。所以《风雨》对孩子们的写作启示极大。我教《风雨》时,在整体概读阶段,让孩子们做了这样一个训练,是针对贾平凹的选材的。平凹写风雨,选材实在杂,比如:

树林、垂柳、杨叶、芦苇、羊、女孩、葡萄蔓、苍蝇、鸟巢、鸟儿、废纸、猫、瓦片、浮萍、鱼儿、木架、门、窗、油灯、老头、孩子……

东:有20多个描写对象呢!真够多!

君: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这些事物进行梳理,结果他们很有发现。孩子们说,这20多样啊——

既有人物,也有生物

既有生物,也有非生物

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既有天上飞的,也有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

既有男的,也有女的

既有老的,也有小的

既有屋外的,也有屋内的

既有大范围的,也有小局部的

既有体型大的,也有身形小的

既有动景,也有静景

既有远景,也有近景

……

君:这是个有趣的概括分类练习,你们看到了价值了吗?这对学生写作有什么帮助?

东:嗯,真是“天地都在他心中”。贾平凹写作,材料似乎就摆在他面前,随手拈来,物尽其用,世间万物就没有无用之物。

君:对,就是晓东的这个意思——世间万物就没有无用之物。孩子们只要懂得了这个道理,他自然就不会那么愁了,那没啥可写的大妖怪,就收拾了一半了。因为,可写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平:一篇好的状物文章,真正是做到了眼界,心界全部打开,把身体的全部功能都给运用起来。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到的,想到的,全在笔尖自在流淌,倘若我们能熟练地运用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描写物就不再是艰难的事了。

君:其实我们可以为这种写作方法命名,叫“‘风雨’式选材法”,天地万物,尽收囊中,精心铺排之后,一篇好文章的雏形就有了。

平:类似的经典例子还有吗?

君:有,很多!事实上优秀作家基本上都有这个特点。比如最古典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东:这首元曲确实很典型。既是随手取景,又是精心雕琢,也属于“天地都在我心中,顺手拈来有章法”之作。

君:我们仔细考察一些名篇,结论是相同的,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选材广泛,大气。比如大家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名段,咱背背——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君:数数,写了多少植物?

东:也有十几种呢!跟《风雨》有得一比。

君:道理是一样的。暂且不说其他的修辞方法,就在选材上,鲁迅的文字就有很大的张力。如果不是因为写作对象种类繁多,迅哥儿的童年情趣是出不来的。所以,我觉得,讲状物,就一定要首先训练这样的能力:尽可能地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