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酸枣仁小验方 [复制链接]

1#

酸枣仁为中医宁心安神药。在炮制方面,从古到今,对生用与炒用的作用众说不一。近代通过对生、炒枣仁水煎剂药理作用的比较表明,生、炒枣仁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成镇静、安眠、抗惊作用,二者之间无差别。

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实火、滑泻者及孕妇均慎服。

含酸枣仁皂甙A、B;皂甙B水解得酸枣仁皂甙元,皂甙元经硫酸水解得红子木内脂。另含有白桦脂酸、白脂醇。还含*酮类成分当药素。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甙、阿魏酸、植物甾醇、脂肪油核和大量维生素C等。

组成:酸枣仁适量

用酸枣仁炒后贴于耳穴,主穴为耳神门、皮质下,配穴为心、肾、脑点。每次选1~2穴,双耳同时应用。一般5日换药1次(夏季3目),4次为1疗程。

失眠。主治各种失眠。

治疗30例,结果显效9例,进步19例,无效2例。

新中医,.(11):35

组成:酸枣仁适量

取上药,开水浸泡去外皮,分成两半,以酸枣仁平面贴在直径约10毫米圆形胶布中心备用。主穴:耳、神门、皮质下;配穴:心、肾、脑点。每次选穴1~2穴,同时应用。测定耳穴敏感点,将药贴于该点,按揉1分钟,嘱患者每晚睡前按揉1次,3~5分钟,5天换药1次,换4次药为一疗程。

养心安神。主治失眠症。表现为人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或虽入睡尚可,但易早醒等。

应用本方治疗30例,显效9例,进步19例,无效2例。注意:耳郭有炎症或有冻伤不宜采用;对胶布过敏者不宜采用。

新中医,.(11):35

组成:酸枣仁粉10克。

取上药,清晨8时前冲泡绿茶15克饮服,8时后忌饮茶水,晚上就寝前冲服。

养心安神。主治不寐症。多由心火上炎致失眠、心烦、口苦、头晕、健忘、神疲乏力等。

应用本方治疗39例,经过3~10天以上的治疗,痊愈34例,改善4例,无效1例。注意:高血压病、心动过速、习惯性便秘者及哺乳妇女慎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10):30。

组成:酸枣仁10~20克。

取上药,加糖适量,水煎服;或研末,每次1.5~3克,睡前服。

养心安神。主治小儿夜啼、虚烦不眠。

录自《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

1.酸枣仁配夜交藤酸枣仁甘平,补肝宁心,镇静催眠,敛汗生津;夜交藤甘平,养心安神,引阳入阴,通络止痛,祛风止痒。二药合用,补肝宁心,养心安神。治疗心肝俱虚,虚烦不眠,人睡困难,惊悸多梦,肢体酸楚不适等症。

2.酸枣仁配远志阴血不足,以致“阳亢不人于阴,阴虚不受阳纳”,而现夜寐不安,时而惊悸胆怯。治宜滋阴养血,使阴血充盈,心肝得养,精神安,惊悸止,阴阳济而睡卧宁。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远志肉安神益智,养心助脾,交通心肾。两药合用,既滋养阴血,又交通心肾。治疗肝血不足心肾不交之失眠,惊悸胆怯及妇人脏躁证。

3.酸枣仁配五味子酸枣仁酸平,内补营血安神志,外敛营阴止虚汗,为宁心安神、固敛虚汗之要药;五味子敛肺滋肾,敛汗止汗,生津止渴,涩精止泻。二药伍用,一人肝经,一走肾经,内收外敛,除烦安神之力增强。治疗神经衰弱,证属阴血不足所引起的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烦躁多汗等。

4.酸枣仁配柏子仁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者罢极之本,疲极必伤肝。阴血不足则惊悸头眠。酸枣仁甘酸而平,补养肝血,宁心安神,益阴敛汗;柏子仁甘平人心,养血宁神,芳香和中,质地滋润,又有润肠之功。两药合同,补肝养心。治疗血虚心悸怔忡,惊悸,失眠,肠燥便秘。

5.酸枣仁配栀子酸枣仁甘酸而润,养心安神,清心除烦,益阴敛汗;栀子味苦性寒,质体轻浮,能升能降,清热泻火,凉血解*,清心除烦。酸枣仁以补为主,栀子以泻为要。二药配伍,一补一泻,相互为用,清心凉肝,泻热除烦,安心神、疗失眠。治疗心火过盛,以致烦躁不宁、失眠、多梦等症。临床上习惯用生枣仁、生栀仁配伍应用,二药协同为用,清热除烦,安神增眠的力量增强。

1.酸枣仁汤(《金匮要略》):据《药品化义》“枣仁,仁主补,皮益心血,其气炒香,化为微温,藉香以透心气,得温以助心神。凡老若伤血,用智损神,致心虚不足,精神失守,惊悸怔忡,恍惚多忘,虚汗烦渴,所言必多。又取香温以温肝、胆,若胆虚血少,心烦不寐,用此使肝、胆血足,则五脏安和,睡卧得宁;如胆有实热,则多睡,宜生用以平胆气。因其味甘炒香,香气入脾,能醒脾阴,用治思虑伤脾及久泻者,皆能奏效。”方中重用、先煎枣仁以养肝血,安心神伍入川芎调养肝血;茯苓守心安神;知母补不足之阴,清内炎之火,具滋清兼备之功;甘草清热和药。诸药合用,共收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因心肝之血滋养有源,阴升阳潜,于是不寐及一切阴虚阳浮之症皆可愈。正如尤怡:“人寤则*寓于目,寐则*藏于肝,虚劳之人,肝气不荣,则*不得藏,故不得眠,酸枣仁补肝敛气,宜以为君,而*既不归容,必有浊痰燥火乘间而袭其舍者,烦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川芎行气除痰,皆可以求肝之治而宅其*也。”

2.冲和汤(《医醇剩义》):据《本草经疏》“酸枣仁,实酸平,仁则兼甘,专补肝胆,亦复醒脾。熟则芳香,香气人脾,故能归脾。能补胆气,故可温胆。母子之气相通,故亦主虚烦,烦心不得眠。其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及四肢酸疼湿痹者,皆脾虚受邪之病,脾主四肢也。胆为诸脏之首,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五脏之精气,皆禀于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脏。”方中由酸枣仁伍入当归、茯神、人参、山茱萸、沙苑蒺藜、白蒺藜、白芍、橘饼、大枣共组成,以治郁怒动火,胁肋疼痛,心烦意躁,筋节不利,入夜不寐等。

3.安*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据《本草汇言》枣仁“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本草再新》“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敛气止汗,益志定呵,聪耳明目。”方中用酸枣仁以敛心气;龙眼肉以补心血;龙骨人肝以安*;牡蛎人肺以定魄,*魄者心神之左辅右弼也;半夏、茯苓以清痰饮;赭石以导引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以成瞌睡之功也。

4.睡安散(《证治准绳》):据《本草汇言》“酸枣仁,均补五脏。心气不足,惊悸怔忡,神明失守,或腠理不密,自汗盗汗。肺气不足,如气短神怯,干咳无痰。肝气不足,筋骨拳挛,爪甲枯折。肾气不足,遗精梦泄,小便淋沥。脾气不足,寒热结聚,肌肉羸瘦。胆气不足,振悸恐畏,虚烦不寐等症。是皆五脏偏失之病,得酸枣仁酸甘而温,安平血充,敛而能运者也。”方中由酸枣仁伍入人参、炮天南星、白附子、全蝎、蜈蚣、乳香、血竭、麝香共为末。一岁小儿每服2克,薄荷煎汤调下。以治小儿急惊风,阵发抽搐,不得安眠。

5.普济盗汗方(《普济方》):方中以酸枣仁敛汗生津,治虚汗,伍入人参、茯苓各等份,补中益气固表。上为细末,米饮调下半盏。以治睡中盗汗之症。

6.酸枣仁散(《临床中药辞典》):据《本草纲目》“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肝虚不得眠,烦泻虚汗等症;生用疗胆热好睡,皆足厥阴少阳药也。”方中由生酸枣仁伍入人参、茶叶二味,以治昏沉多睡,类似于发作性嗜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