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铁老师质疑呼市中考卷你要把语文教学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9743.html

?

呼市中考卷:你要把语文教学引向何方?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题的难度似乎比其它学科要更难些。一套再精心出的试卷也难免会有些许瑕疵,高考卷都年年被吐槽,何况中考卷呢?出于学术的探讨,阿铁老师总会对我市的中、高考模拟卷及中考试卷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商榷,如去年阿铁老师所写的《关于年呼市中考语文试题及中考阅卷标准化的几个问题的商榷》(可点击页面最下方的“原文链接”查看此文)。看了今年呼市中考的语文试卷,阿铁老师就有些坐不住了,甚至真想拍案而起。试卷对考试的基本要求、难度的把握、题型、试题所反映的教学理念,甚至对阅读材料文体的把握,以及部分试题的答案,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下面来分析这套试卷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凡是试卷原题,均加绿色底色,答案均加方头括号。)

一、关于“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来。(4分)

①重创②创伤③以头抢地④抢呼欲绝……

这四个字音考查让人莫名其妙,同一个意义下的读音,不知为什么要考两次,是要逗你玩儿吗?

4.名著阅读。(3分)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既篇幅短小又寓意深刻。其中《马和驴》的故事就运用_____修辞方法,讲述________________故事,揭示了_________的道理。

填空题一般考查的是对某个概念的掌握,答案要求简洁且具有趋同性,一般填入的是词语或是短语,而不应是句子,它不同于论述题或简答题。而这道题,尤其是第二空,要求学生答到什么程度才给分呢?虽然课本中有原文,但这道题是要求学生去背会课文的原文吗?这与现在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能力的精神是不符的。

二、关于综合性学习:

6.学校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参加这项活动的有知名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家,听说他不仅要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还要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如果他问你下面这些问题,你怎样回答?

北国风光,……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原诗略)

⑴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写出上阕的最后一句。(1分)

⑵这首词的下阕是“惜”字统领下文,到哪句为止?请你把这个句子写下来。(1分)

⑶这首词上阕的前几句写了眼前的实景(现实景象),后几句写的是虚景(想象景象)。请把写虚景(想象景象)的句子写出来。(1分)

⑷这首词下阕中的“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含义相同吗?请写出理由来。(2分)

⑸这首词上阕与下阕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各写一种)(1分)

⑹请写出这首词中既是对偶又是比喻的句子。(1分)

首先,题干中“有知名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家”语序不当,应改为“有研究毛泽东诗词的知名专家”,这是个小问题。第一道题想考什么知识点呢?大概是想告诉学生,诗歌的句子和其它文本不同,一般说,诗歌有标点断开的部分就算一句;其它文本是按句号(当然也包括问号和叹号)断开才算一句。由于不了解这个知识,高中有些诗歌鉴赏的题,问到解释第几句诗句时,会有学生因对应不正确而答错。但,这个知识似乎没有专门设题考查的必要。而据阅卷教师介绍,答“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和答“分外妖娆”都按正确给分了,那这道题的出题意义又何在?给学生造成的概念上的错误又由谁来负责?此外,不知道第4题如果学生答出“这是一种互文的手法”是否给分。如果不给分,就又扼杀了孩子的创新精神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9743.html

?

呼市中考卷:你要把语文教学引向何方?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题的难度似乎比其它学科要更难些。一套再精心出的试卷也难免会有些许瑕疵,高考卷都年年被吐槽,何况中考卷呢?出于学术的探讨,阿铁老师总会对我市的中、高考模拟卷及中考试卷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商榷,如去年阿铁老师所写的《关于年呼市中考语文试题及中考阅卷标准化的几个问题的商榷》(可点击页面最下方的“原文链接”查看此文)。看了今年呼市中考的语文试卷,阿铁老师就有些坐不住了,甚至真想拍案而起。试卷对考试的基本要求、难度的把握、题型、试题所反映的教学理念,甚至对阅读材料文体的把握,以及部分试题的答案,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下面来分析这套试卷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凡是试卷原题,均加绿色底色,答案均加方头括号。)

一、关于“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来。(4分)

①重创②创伤③以头抢地④抢呼欲绝……

这四个字音考查让人莫名其妙,同一个意义下的读音,不知为什么要考两次,是要逗你玩儿吗?

4.名著阅读。(3分)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既篇幅短小又寓意深刻。其中《马和驴》的故事就运用_____修辞方法,讲述________________故事,揭示了_________的道理。

填空题一般考查的是对某个概念的掌握,答案要求简洁且具有趋同性,一般填入的是词语或是短语,而不应是句子,它不同于论述题或简答题。而这道题,尤其是第二空,要求学生答到什么程度才给分呢?虽然课本中有原文,但这道题是要求学生去背会课文的原文吗?这与现在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能力的精神是不符的。

二、关于综合性学习:

6.学校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参加这项活动的有知名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家,听说他不仅要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还要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如果他问你下面这些问题,你怎样回答?

北国风光,……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原诗略)

⑴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写出上阕的最后一句。(1分)

⑵这首词的下阕是“惜”字统领下文,到哪句为止?请你把这个句子写下来。(1分)

⑶这首词上阕的前几句写了眼前的实景(现实景象),后几句写的是虚景(想象景象)。请把写虚景(想象景象)的句子写出来。(1分)

⑷这首词下阕中的“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含义相同吗?请写出理由来。(2分)

⑸这首词上阕与下阕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各写一种)(1分)

⑹请写出这首词中既是对偶又是比喻的句子。(1分)

首先,题干中“有知名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家”语序不当,应改为“有研究毛泽东诗词的知名专家”,这是个小问题。第一道题想考什么知识点呢?大概是想告诉学生,诗歌的句子和其它文本不同,一般说,诗歌有标点断开的部分就算一句;其它文本是按句号(当然也包括问号和叹号)断开才算一句。由于不了解这个知识,高中有些诗歌鉴赏的题,问到解释第几句诗句时,会有学生因对应不正确而答错。但,这个知识似乎没有专门设题考查的必要。而据阅卷教师介绍,答“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和答“分外妖娆”都按正确给分了,那这道题的出题意义又何在?给学生造成的概念上的错误又由谁来负责?此外,不知道第4题如果学生答出“这是一种互文的手法”是否给分。如果不给分,就又扼杀了孩子的创新精神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