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降真香的别名之一降香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m.39.net/pf/bdfyy/
降真香别名众多,而降香是其中最为常用的别名之一,降香之名最早出现于宋代的《仁斋直指》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仁斋直指》首次同时记载了降真香和降香,其中降真香的记录10处,降香记录1处,降香的记录如下:秘授仙方万应膏药治一切肿*未溃贴之则消已溃贴则去腐生肌并治杨梅痈漏恶疮风气骨节疼痛痞气积块坐闪腰痛一切诸证贴之神効
  羌活
   巴豆
   木鳖子
  川乌
  
  皂角刺
   川山甲
  白芷
  
  蝉退
  
  杜当
  赤芍药
   金线重楼
  五倍子
  独脚连
   雷藤
  
  连翘
  血余
  
  白芨
  
  降香
  白敛
  
  紫荆皮
   藁本
  *连
  
  石羊角
   广藤
  川芎
  
  僵蚕
  草蔴子防风
   蜈蚣
   草乌
  当归
  蛇退
  
  叶下红
  三白草
   八角风
   苦参
  孩思母
   何首乌
   大风藤
  小风藤
   海风藤
   寻风藤
  七叶*荆
  松节
  
  金银花
  车前草
   槐角
  
  丹参
  斑防
  
  青木香
   ?参
  牛膝
  
  地榆
  
  威灵仙
  生地*
   薄荷
  
  苍术
  五灵脂
   天花粉
   南星
  细辛
  
  虾蟇
   桔梗
  山栀
  
  荆芥
  
  黒丑
  花蛇
  
  大风子
   乌药
  小茴
  
  节骨草
   两头尖
  *蘖
  
  乌稍蛇
   槐嫩枝
  桃嫩枝
   桞嫩枝
   榆嫩枝
  椿嫩枝
  右件七十九味,防咀片末用真香油十斤,和药浸七日,下锅熬,待药滓成炭,血余无形方,可滤去药滓,再熬滴水成珠,再将*丹徐徐入内收为膏,再入后项药。
  乳香
  
  血蝎
  
  阿魏
  龙骨
  
  胆矾
  
  雄*
  轻粉
  
  没药
  
  孩儿茶樟脑
   赤石脂
  沈香
  木香
  麝香
   氷片
  右十五味研为极细末入膏内搅匀用磁鉢收贮出火*油纸摊贴神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辟邪膏
  治客忤。及治中恶邪厉*气。其候似痫。但目不上视倒视。脉弦急。中之卒暴者。立至苏省。
  真降香(锉)、白胶香(别研)、沉香、虎头骨(酥炙*)、*臼(去毛)、龙胆草(去芦)、人参(去芦)、白茯神(去心内木各半两)
  上为细末。次入研飞过雄*末半两。研细麝香一钱。拌匀。炼蜜和丸鸡头子大。每服一粒,煎乳香汤化下。
  及丸一弹子大。用绿绢袋盛之。带儿衣上。至于为什么讲降香是降真香的别名,本药师有以下理由。一、明代李时珍在一《本草纲目》中,将降真香列为正名,紫藤香、鸡骨香列为异名;而在降真香条文下的与中,多处使用“降香”之名;自李时珍以后,不少医家著作在同一段记录中同时出现降真香与降香的描述,如清代的《对山医话》:“夏令暑热炎蒸,湿浊上腾…,爰拟一方,名曰圣治….方用….白檀香(研细末)一两,降真香(研细末)一两,……檀香调脾利膈,正气驱邪,降香能辟秽恶怪异之气,故用为佐使;……”二、宋代《仁斋直指》有一条关于降真香的记录:是记载治疗劳瘵病的芎归血余散:“……入红硬降真香末半钱……烧降真香置床下,午时又如前服药。”到明代王肯堂所著的《证治准绳·类方》中引用该方时则变成了:“芎归血余散……入红硬降真香末半钱……烧降香置床底下,午时又如前服药。”两段记录基本相同,唯其中一句“烧降真香置床下”到明代时变为了“烧降香置床底下”。以上记录均清晰地表明了古人认为降真香与降香为同一物质,而且降香是降真香的简称,从年代与出现频率来看,宋代就有以降香作降真香简称,李时珍以后,各医家称“降香”、“降真香”的都有,但没有一人或一个处方中同时出现降真香、降香两味药的情况。而且到明清以后,降香的记录开始明显多于降真香,说明医家已经越来越认可降香作降真香的简称了。至于为什么现代本草和《中国药典》会把降香的基源定为降香*檀,以后再掰扯。点击阅读王药师论降真香系列文章1、降真香为什么要叫“降真香”2、降真香名字的本义是什么3、鹰嘴香绝不是降真香-扒扒央视国宝档案节目关于降真香的一个小错误

4、最早记载降真香的道家文献是什么

国香王药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