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五省游记之10重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今天专程去绍兴,瞻仰鲁迅和周公的老宅,以寄对二位伟人的崇敬缅怀之情。
先来到鲁迅先生的故居。老宅的房屋院落完整如故。先生出生的房间、父母房、祖母房,堂屋、灶房、洗浴间一应俱全,俨然当年的大宅富户。先生家族末落时卖给“朱文公的子孙”的宅院也全部收回并入故居。
对这些古宅我不感兴趣,唯独怀念先生儿时的百草园。
在老宅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我仔细循着先生的描述寻找当年先生“乐园”的足迹。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些都有,只是不知是否原装的;鸣蝉尚未出土,当然不会在树叶里长吟;*蜂伏在菜花上采蜜,但不见肥胖;没有见到叫天子(云雀)轻捷地飞翔,也许是因为人太多惊着了它们;短短的泥墙根仍在,上面爬满了不知名的绿藤,保护了泥墙;当然油蛉和蟋蟀们不能在这里吟唱弹琴了,因为来这里寻找乐趣的人太多了;断砖没有了,玩儿蜈蚣和斑蝥的乐趣不复存在。何首乌藤和木莲藤如何缠络着,木莲的果实,何首乌臃肿的根,酸酸甜甜的覆盆子是什么样子,在很多攀缘生长的綠植中,就是有,我也分辨不出来,更不能奢望吃了可以成仙。
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想想仍有些害怕。但己近古稀的我再也不会受美女的诱惑,也不相信这些离奇的故事了。至于冬天雪地捕鸟,我确实捉到过,那已成为美好的记忆。
孩子到了学龄自然要被送到学校去读书,孩子们和童年的先生一样对老师总是心怀敬畏。先生的老师有戒尺用来惩戒学生,我也曾用教鞭教训过我的学生,想起用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扼杀孩子的童贞,心觉愧疚。好在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后,我能善待我的每一个学生。
寿镜吾先生是博学的,但他不屑回答孩子好奇的问题,现在的老师不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但大人们会合伙儿把孩子们禁锢在书山题海里,我想如果先生在世,老人家也不会同意的。孩子必须有自己的天地,哪怕很小很小!
离开了鲁迅故居,我们又瞻仰了周恩来故里。两位周先生的故居建筑结构基本相同,规制不一样,总理故居大一些。同样是大户人家。不再赘述。
总理自幼外出求学,进而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真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因此,总理故居布置成:周恩来生平事迹展。
周总理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事家。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革命的同路人。两位周先生用不同的方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
深切缅怀周总理和鲁迅先生,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