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立冬补肾健脾,养护心脑 [复制链接]

1#

葛洪的养生警句

立冬

今年的11月7日,太阳*经达°,此时称为“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

立冬为冬季的开始,这一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

养生原则

闫民川老师提出立冬养生的主要原则:

一是养肾;二是养藏;三是养阴。

饮食养生

立冬节气以后天气逐渐寒冷,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例如需要多吃一些:狗肉、羊肉、牛肉、乌鸡、大鹅、鹿肉、甲鱼、虾、鸽、鹌鹑、海参、鸡蛋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山药、红薯、桂圆、红枣等。也要多吃一些黑色的补肾的食物:黑芝麻、黑豆、核桃、胡桃、板栗、榛子、花生、瓜子等坚果。

饮食习俗

立冬当日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饺子是一定要吃的。立冬之日,各地大多吃各种各样馅料的饺子。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有其他的饮食习俗,比如在山东滕州一带也有喝羊肉汤的民俗。

民俗有“立冬吃饺子”的说法。吃饺子在中国民俗中源远流长的,而且在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中,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

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饺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过程,在明朝末年,张自烈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

面粉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

中医讲,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养心,益肾,除热,止渴。

胃肠道功能弱的老人、儿童,慢性病和术后多吃些细软的面食,即可增加营养,又可健体强身。

饺子不仅是中华美食的代表,而且蕴涵着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更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饺子从发明的时候起,就是具有药用价值的,也就是老人们说的“慰问病号”的,在艰苦年代,人们日常很少有机会能吃上饺子。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更是在逢年过节的喜庆之余都用饺子这种食品来庆贺。

养生药茶

参芪虫枣茶

组方:西洋参1克、生*芪9克、冬虫夏草1克、大乌枣5枚,沸水冲泡水代茶饮。

功效:对冬藏之气有“培土护藏”的作用,并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西洋参:益气生津、改善心肌循环;

生*芪:补气升阳、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脑血管,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

冬虫夏草: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提高人体免疫力;

大乌枣:益气补中、养血安神。

养生药膳

黑芝麻粳米粥

[配料]黑芝麻(黑入肾)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注: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虫草蒸老鸭

[配料]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老鸭去毛、内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也可用气锅蒸)

[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

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两者合用,共成补虚益精,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

注:外感未解者不宜食用。

龙马童子鸡

配料:虾仁15克,海马10克,子公鸡1只,料酒、味精、食盐、生姜、葱、水豆粉、清汤各适量。

做法:将童子鸡宰杀后,去毛杂、洗净、装入大盆内备用。将海马、虾仁用温水洗净,泡10分钟,放在鸡腹空腔里,加葱段、姜块、清汤适量,上笼蒸至烂熟。出笼后,拣去葱段和姜块,加入味精、食盐,另用豆粉勾芡收汁后,浇在鸡的面上即成。服用时,食海马、虾仁和鸡肉。

功效:温肾壮阳,益气补精。适用于阳痿早泄,小便频数、崩漏带下等。

运动养生

立冬运动养生的核心是:保持肾(肾与冬相应)、肝(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脾(脾五行属土,土和水方能留,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三经经络的润顺,从而保持肾、肝、脾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运行的畅通和营养代谢的通畅,维持肾、肝、脾功能的正常。

在立冬至小雪节气之间做直接锻炼和提高肾、肝、脾脏腑经络的道家养生术——顺安十八法中的相关内容。闫民川老师建议大家做的最佳时间为:

巳时(9~11时,脾经主时),做第11、12节——强脾土、胃相助,舌洗龈、津浇树(脾与胃相表里,开窍于口。脾五液主津)。

酉时(17~19时,肾经主时),做第15、16节——护肾气、膀胱助,手捂耳、鸣天鼓(肾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

亥时(21~23时,三焦主时。肾主水,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做第9、10节舒肝气、胆相助,搓眼轮、期明目(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

立冬前、中、后三天,还可做顺安立冬导引功:每日清晨(最佳时间:丑、寅时1~5时),取盘坐式,两手按膝。吸气时,头颈向右后侧扭转,目视右后侧,右手顺势挽左肘向上以助势;稍停后呼气,同时头颈回转,右手回落右膝。再吸气时,头颈向左后侧扭转,目视左后侧,左手顺势挽右肘向上。左右交替各3~5次。然后深呼吸、叩齿、咽津各2~3次。可防治虚劳邪*、腰痛不可俯仰、咽干、面部脱色无泽、胸胁胀满、呕吐、寒滞头痛、颊肿、肝逆面青、目赤肿痛、眩晕、听力减退等。

经络养生

立冬经络养生的核心是保持肾、肝、脾三经脏腑经络的通畅,保持肾、肝、脾三经及脏腑功能的正常。具体做法是:

在立冬前中后三天,将手搓热,温煦命门、关元穴。

最佳时间为:酉至亥时(17~23时,为肾、心包、三焦主时)温煦督脉命门穴,温补一身之元阳;子至卯时(0~7时,为胆、肝、肺、大肠主时)温煦任脉关元穴,温补一身之元阴,增加生命的动力。

用太医馆专家研制的“中国贴”,贴敷命门、关元穴,效果更佳。

在立冬以后,连续15天,用“先天顺安通”(主通足少阴肾经的外用浴足、温经方药)浴足温经6~12分钟(肾的洛数为6),打通经络后,用灵子点穴的手法平法点按肾经的原穴——太溪穴;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三阴交穴和肝经原穴——太冲穴各36次。温通、濡养肾、肝、脾三脏,保持肾、肝、脾脏腑经络功能的顺安通和。

“先天顺安通”,主要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枸杞、肉桂、桑枝、桂枝、丝瓜络、威灵仙、红花、鸡血藤等16味名贵中药组成,是根据清末名医陶然老先生所传百年秘方,由太医馆专家研制而成。其中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为宋代“局方”是养血活血的圣药;枸杞、肉桂、桑枝、桂枝、丝瓜络、威灵仙,调补肝肾、通经达络,“引火归元”,调补人体一身元阴元阳,提高人体免疫力;红花、鸡血藤,活血通脉。

方药养生

闫民川老师建议大家在立冬前、中、后连续三天的饮食养生----顺安立冬养生汤

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万物收藏,有些微生物渐入伏藏时期,严寒季节渐至。此时用“立冬顺安养生汤”,对冬藏之气有“培土护藏”的作用,并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方中“四物汤”(熟地12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为《局方》中的千古名方,养血活血、调血,使冬有所藏;

枸杞6克:育肾、明目、润肺,乃滋阴育肾的“圣药”;

龟板12克:滋阴潜阳、益肾健骨(肾主骨生髓)、养血补心;

大红枣5枚: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和众药。为历代皇宫立冬必用之食补兼用之佳品。

最佳服用时间:立冬前、中、后连续三天,每日一剂,每剂二煎,于巳时(9~11时,脾经主时,培补后天之本——脾)、酉时(17~19时,肾经主时,培补先天之本——肾),面向北方(肾五方主北)分别服用60~毫升(肾的洛数为6)。

龟龄集

立冬之日起,万物收藏即收藏气血和能量,是温补肾阳的重要时期。金水相生,要健脾补肾。脾肾阳虚的朋友可以选用有年历史的国家保密配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龟龄集胶囊在立冬当日连续服用15天。服用时辰是傍晚酉时17:00--19:00点,用温开水冲泡的淡盐水,送服两粒龟龄集胶囊。健脾补肾、温肾助阳,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是立冬节气御寒补肾之佳品。

验方分享

立冬之日,闫老师提醒大家对“流感”早作预防。

俗话说得好: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头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活血通络方

生*芪30克、生熟地各15克、赤白芍各15克、当归尾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香附15克、郁金10克、制鳖甲30克、鸡血藤15克、首乌藤20克、瓜蒌15克、羌独活各10克、木瓜12克、远志10克、地龙12克、全虫3克、蜈蚣3条等。

每日一剂(煎2袋),每日早9-11点(脾经主时)、晚5-7点(肾经主时)各服1袋,温热服。

温馨提示:处方药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

《大医堂》立冬养生

北京电视台IPTV大健康频道,中医文化大型演播室栏目《大医堂》,“千年养生文化,一品逸境人生”,欢迎朋友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