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朱文浩,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脑病科二病区副主任,“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淄博市高层次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病、头痛、失眠、眩晕、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多系统萎缩、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临床案例年4月11日初诊

p>金某,女,46岁,淄博高青人。头痛20余年,加重3个月。
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头痛,疼痛部位以右侧太阳穴处为主,甚则牵引左侧太阳穴疼痛,约1-2个月头痛发作1次,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头昏沉,每次头痛持续2-3天,服用“脑清片”可略缓,多于生气、劳累引发或加重。近3个月来头痛发作频繁,约1周1次。平素心烦,项部拘紧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脉弦细数。既往无重大病史可查。
处方:
桑叶10g、菊花10g、薄荷10g、蔓荆子15g、夏枯草10g、连翘10g、酒*芩10g、龙胆草6g、川芎12g、白芷10g、细辛3g、辛夷10g、藁本10g、葛根20g、炒僵蚕10g、全蝎3g、栀子10g、生石膏15g
水冲服,日1剂,7剂。
4月18日复诊:
服用上方后患者头痛2次,每次持续4-5分钟,无恶心呕吐,无畏光畏声,心烦减轻,仍有项部拘紧不适,睡眠差,多梦,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脉弦细数。上方去藁本、辛夷、细辛、蔓荆子,加土茯苓10g、合欢皮10g、首乌藤15g。水冲服,日1剂,7剂。艾司唑仑片1mgpoqn。
4月25日复诊:
头痛发作一次,舌脉同前。4月11日方加石膏至30g、白附子3g、葱白一根。水冲服,日1剂,7剂。
5月2日复诊:
头痛未再发作,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略腻,脉弦。上方继服14剂。
8月13日随访,头痛未再发作。
按: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风”范畴。《临证指南医案·头风》指出:“头风一症,有偏正之分。偏者主乎少阳,而风淫火郁为多。”临床所见,偏头痛多由风火上攻,痰瘀阻络所致。本患者平素心烦,头痛反复发作,多于生气、劳累后发作,舌红苔*,脉弦细数。属肝胆郁火所致,当以轻清凉泄为主,疏解郁遏之火。“高巅之上,为风可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辛凉轻清,能清肝热、散郁火,治疗上焦头部郁火,同时配合蔓荆子清利头目,治疗头部昏沉;夏枯草、连翘、酒*芩、栀子、生石膏能清肝火,同时配合栀子治疗心肝火旺,除心烦;川芎、白芷、细辛、辛夷、藁本、葛根能除六经风邪,活血祛风止痛;葛根亦能治疗项背部拘紧不适;“久病入络”,本患者头痛日久,加入僵蚕、全蝎以搜风通络。
患者服药后,病情减轻,且风火上攻之证少用辛温之品,故去藁本、辛夷、细辛等,又出现失眠,加入合欢皮、首乌藤以养心、解郁安神,同时用土茯苓治疗头痛,艾司唑仑镇静催眠。后又加白附子祛风化痰止痛,葱白通阳止痛。前后服用35剂,患者20余年反复发作头痛未再发作。
预约-
(作者:医院脑病科朱文浩指导老师:胡浩)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