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普安农民脱贫故事手握秘籍信心百倍各有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208/4575144.html

脱贫攻坚最后冲刺,夏秋决战鏖战正激。在黔西南州普安县,全县35万干部群众正紧紧围绕今年脱贫摘帽的目标,奋战在脱贫一线。村里的贫困户究竟怎样脱贫?近段时间,记者走进了普安县的一些乡村,发现村里的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手握“秘籍”信心百倍,各有“招数”劲头十足,脱贫胸有成竹,致富正在路上。他们的“秘籍”之一,就是大力发展产业,以产增收以产脱贫以产致富。他们或依托全县“一红一白”重点扶贫产业种茶业养兔子,他们或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种药材种蔬菜,各出各招,在脱贫路上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的自立自强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普安县“长短结合、大小并举”的扶贫产业发展中,汇成了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最强音。孙启爽:养长毛兔今年3次剪毛收入8万元“噗呲、噗呲、噗呲……”8月26日一早,普安县南湖街道保冲村长毛兔养殖小区内,孙启爽背起喷雾器,正在为她家的长毛兔圈舍消毒,消毒液溅到兔笼中白白胖胖的兔子身上,兔子一激灵一阵蹦跳,原本静悄悄的圈舍顿时热闹起来。孙启爽家是精准贫困户,家住保冲村16组,有4个小孩,最大的在普安县职业学校读书,还有两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前几年,孙启爽和丈夫彭南华一道,在附近打水泥砖。“打水泥砖可是个重体力活,辛苦不说,一年到头还没有多少收益。现在养兔轻松多了,也看到了盼头。”孙启爽的盼头,就是目前圈舍中的只长毛兔。年,县里为了帮扶精准贫困户脱贫,无偿给她家提供了价值1.5万元的只种兔和元的饲料,孙启爽又为3户贫困户实施代养,一开始就在县里无偿提供的4栋兔舍中养起了只长毛兔,自去年5月18日到如今,兔子数量增加了3倍。“马上生崽的还有30多窝,又要增加将近只兔子了。”孙启爽消完毒,马上到了孕兔集中养殖区,查看这些准兔妈妈的情况。走出种兔兔舍,进入成年剪毛兔兔舍。孙启爽随便打开一个笼子,一只硕大的兔子被她一把拎起来,一边摸兔子身上的毛一边说,“这个毛长得好,再过9天就可以剪了,一定是优级毛,估计可以一次剪9两。”今年以来,她家卖了3次兔毛,收入8万多元。“我们不担心市场问题,政府和龙头企业联合实施了保底收购的政策。”孙启爽说,目前优级毛一斤90元,一级毛一斤80元,一只兔子平均一次可以剪毛7两左右,一年可以剪5次毛,只要喂得好,每只兔子一年有元以上的纯利润。孙启爽家兔子就喂得好。每天早晚7点,她和丈夫彭南华准时给兔子投饲料,一次每只兔子投2两,中午还要给兔子加顿餐,喂点自家种的青草或者红薯藤。“其实养兔子也简单,就是喂食、保洁、剪毛,如果繁殖小兔期间,要招呼兔子喂奶。”孙启爽介绍,除此以外重点就是观察兔子生长情况,如果发现兔子有生病症状,就赶紧对症下药,“其实兔子病不多,就是呼吸道疾病、胃肠型疾病和皮肤病,我们经过县里面的统一培训后,自家兔子都是自己防疫、打药、治疗,兔子病好治,只要发现及时,整点药就好了。”1年多的时间,孙启爽喂兔子已经得心应手,而丈夫彭南华,也只有在忙的时候,才到兔舍帮忙,平时都在附近做工挣钱。“现在我家的兔子有一半是小兔,开始这段时间滚动投入有点大,再等一两月,小兔陆续长大开始产毛后,收入就会大幅增加了。”孙启爽说,到今年底,她家养的长毛兔将滚动发展到0只,日子会越来越好过。

背景:长毛兔是普安“一县一特”扶贫产业。目前已经建成长毛兔养殖小区个,有个已入驻养殖,兔存栏18.万只,覆盖带动贫困户户人。

王顺虎:一家4口人种8亩茶脱了贫8月26日下午,立秋后的太阳依然火辣辣,在普安县江西坡镇联盟村的小立林组,王顺虎和妻子正在茶园中采夏秋大宗茶,他家的这一片茶园,从立春开始就没有停歇过,一茬又一茬发起来的嫩芽,成为王顺虎一家脱贫的“金叶子”,不仅让他家建起了楼房,还供给两个娃读书。王顺虎在联盟村算是一户平常人家,年被评为精准贫困户。“前些年家里收入少娃娃小,没得办法只得远走他乡到福建晋江务工。”王顺虎说,前些年他们一家都在晋江一家伞厂做工,每月才有0多元的收入,一家人过得捉襟见肘。年春节期间,王顺虎一家回到联盟村过年,发现附近一些人家种茶收入非常可观,决定不再外出务工,安心在家种茶。“我家有几亩茶,但一直没有管理,也没得收益。”王顺虎说,那年春节后,他把家中的8亩茶园进行了改造,种植了市场前景看好的品种,同时加强日常管护,当年茶叶就有了收入。普安茶由于采摘时间早茶青品质好,在春节前后就可以大量开采,仅春茶就要采到清明节后,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强了“黔茶第一春”和“普安红”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普安茶声名鹊起。“我们春茶龙井43,年一斤独芽茶青最高卖到了70多元一斤,平均也是五六十元一斤。”王顺虎说,前些年很不受待见茶山,仿佛一下子变成了“金山”,做红茶的上好原料中大叶种茶青独芽一斤也卖到了60元。由于有了8亩茶园的收入,王顺虎在年脱了贫。年,王顺虎茶青收入上万元,年茶青收入超过了1.3万元,收入又比上年增加了30%。而今,王顺虎早已把以前的旧房子进行了修缮,外墙贴上了瓷砖,室内沙发茶几彩电冰箱一应俱全,庭院已经硬化,串户路修道了家门口,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大女儿在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读大二了,儿子今年在普安一中读高中,今年升高三了。”王顺虎说,两个娃娃都到了用钱的时候,好在他家的8亩茶园也陆续进入盛产期,同时挖了多个平方的池塘,养泥鳅,收入一年会比一年好。“我们家能脱贫,全靠种茶。”王顺虎说,现在政府引导种茶,这个产业很适合我们这个地方,和他一样的好些人家都靠茶脱了贫,他家今年还要种3亩茶,再过几年,10多亩茶一年就可以带来六、七万元的纯收入,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背景:茶产业是普安“一县一业”扶贫产业。目前全县有茶园14.3万亩,其中可采茶园9.1万亩,全县共有贫困户户人涉及茶产业,以茶脱贫。颜家洲:种魔芋比种苞谷增收若干倍8月27日早上,台风“白鹿”外围云系为远在西南一隅的普安带来了一次降雨,雨刚一停,南湖街道大湾村野毛箐组的袁家洲,就急冲冲的往屋对面的山坡上赶去,那里有他的种植的5亩魔芋,这可是他脱贫的希望,他要看看这一次降雨对魔芋有什么影响没有。一厢一厢的魔芋长得很好,一看就是经过规范化种植的,经过一阵大雨的洗礼,前些日子因天气炎热还略带黄色的叶子又显葱绿。“这一棵如果挖起来,起码有5斤多重!”在一片大大小小的魔芋植株中,颜家洲指着一颗高约50厘米茎叶硕大的魔芋说,今年的魔芋总体都长得不错,只等采挖季节的到来。颜家洲是大湾村的精准贫困户,一家5口人,3个娃娃,一直想种魔芋,但苦于缺资金买种子肥料,没有能力实施。年底,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的领导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颜家洲的情况后,决定帮他家一把。很快,用于购买魔芋种子和肥料的00元“专款”送到颜家洲手中。颜家洲花了元,买来了魔芋种,年一开春就种到了自家地里头。颜家洲说,他专门去咨询了魔芋种植技术,魔芋种下去后,考虑到魔芋是喜阴植物,又套种了一些玉米等其他农作物来为魔芋遮阴,经过2季的精心管护,魔芋收获在即。“魔芋一般是2年采挖一次,大的可以作为商品魔芋卖,小的可以作为魔芋种子卖,预计每亩至少可以采挖0多斤。”颜家洲说,今年上半年,市场上魔芋一斤卖到3块多,而魔芋种子的价格更高,即使统一按照2元一斤来算,他家的5亩魔芋也值4万多元,剔除1万多元的成本,也还有3万多的纯收入。“种魔芋可以说比种传统的农作物苞谷强百倍!”颜家洲说,他家魔芋地中而今套种的苞谷完全是副产品了,是为魔芋“打伞”的,而除了魔芋的收成,魔芋地中的苞谷一亩也要收几百斤,他准备拿来养猪养鸡,“主要用来改善家头的生活”,种魔芋的间歇,他还可以到附近打打零工,手上不缺零花钱。看到即将丰收的魔芋,颜家洲又有了新的打算,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就在前几天,同村的看见他种魔芋在行,想和他合作在村里流转40亩土地建一个魔芋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这事他正在积极谋划中。种魔芋2年,颜家洲不仅家庭收入有了眉目,更重要的是,对于以后的发展,这个贫困户显得自信满满劲头更足。背景:种魔芋在普安有较长历史,在脱贫攻坚中蔬菜种植因投入小见效快广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种植魔芋、白菜、大蒜等各种蔬菜亩,覆盖贫困户户人,户均增收元。王玉能:我家能脱贫主靠“药根根”8月18日下午15时许,普安县龙吟镇高阳村坪山组,立秋后的天气依然炎热,村民王玉能的爱人张方芝冒着烈日,在一大片中药材地里除草,她的身后,一栋已经修建完工的二层楼房十分显眼,2个孙子正在房前嬉戏玩耍,炊烟正从厨房的顶端冒起,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这一厢一厢的是种的白芨,过一久就可以采挖出售了。”在一片中药材地里,记者看见一行行的白芨长得郁郁葱葱,张方芝说,他家除了种植得有白芨,还有黄精、独角莲等,这些中草药可是他家的宝贝,全家脱贫靠它,日常花费靠它,修房造屋也靠它。王玉能家是年的精准贫困户,因传统劳作收入低,虽然人很勤劳,但一直没有摆脱贫困。从年起,王玉能发现村里面山中有白芨、黄精、独角莲等不少名贵野生药材,这些药材由于品质好市场不错,于是生出到山上采种规模种植的想法。“这些药材小时候就认识的,但不晓得如此管钱。”王玉能说,他在外面打零工期间知道这些药材的价值后,就赶回家中,和妻子儿子一起上山采种,然后种到自家的承包地中,一共种了9亩多,由于几乎是原产地移种,栽种在土中的药材长势比山上更好,有些药材第二年就有了收成,收入比种植传统的农作物翻了好几番。“白芨生的价格在90元一斤,我这一厢应该卖得到元。”王玉能说。而记者看见,王玉能说能卖元的白芨也就是五六个平方的地盘。王玉能一边说一边拿起锄头挖了一丛,轻轻抖去泥土,白花花的白芨根茎就显露出来,你看这是3个头的,品质最好,这一窝至少有一斤半,要卖多元呢。年,王玉能家在进入贫困户行业2年后,就脱了贫出了列。“我家能脱贫,中药材帮了大忙!”王玉能说,自从种植了中药材后,家里面的收入就宽裕多了,接着把以前低矮老旧的老房子拆掉,花了20多万元盖了一栋2层楼的砖混楼房,有余平方米,儿子结婚成了家后,添了2个可爱的孙子。“等这一季中药材卖了,拿点钱把房子再装修打整一下。”“贫穷不怕,现在政策好,只要勤劳就一定能脱贫,挖自家的穷根,关键还得靠自家,打铁还得本身硬嘛!”王玉能的爱人说,他家虽然是自家种植中药材,自己挣钱脱了贫,但政府把通村路硬化了,把水泥串户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里面家家用起了自来水,水龙头一拎,白花花的自来水就流淌出来,现在的生活越过越好了。“政府扶一把,自家努努力,贫穷标签就一定撕得脱。”目前,王玉能依然天天到附近山上采药种,准备再发展一些,把日子过得更好。而据龙吟镇副镇长黄定能介绍,高阳村群众勤劳,民风淳朴,中药资源丰富,像王玉能家一样,靠栽种当地中药材脱贫致富就有41户。  背景:普安有种植中药材得天独有的条件。目前全县共种白及、天麻、何首乌、重楼、黄金、钩藤、青钱柳等3.17万余亩,覆盖贫困户户0余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左国辉

编辑胡蓉

编审肖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